第A8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1年5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聆听“东进序曲”的号角声 年轻一代接过历史“接力棒”
  郭村保卫战纪念馆纪念碑
  张志芳在讲解
  以上三张为馆藏实物图

  1940年6月28日,一场重要的战斗在现扬州市江都区郭村镇境内打响。炮火持续了七天七夜,最终,在这场以少博多的战斗中,新四军和人民群众获得了胜利,“东进序曲”奏响。

  当年的战场已经变成了田野和楼房,但郭村保卫战纪念馆一直都在,静静地向人们诉说着八十年前的那段记忆。4月28日,现代快报记者走进纪念馆,追寻这场战斗留下的红色印记。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庄剑翔 文/摄

  19.40米的丰碑,讲述着那段往事

  微风起,松柏摇荡。蓝天白云下,郭村保卫战烈士陵园静守着这一片土地。当年的战场已经被田野和楼房取代,但在这里,每个人都记得那段历史。

  1980年,江都县委在郭村举行了郭村保卫战烈士纪念碑奠基仪式。2000年,纪念馆搬到了东进南路。如今的纪念馆所在的烈士陵园坐西朝东,总面积6280平方米。

  走进纪念馆广场,第一眼看见的就是高达19.40米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碑身正中雕刻着原新四军挺进纵队副司令员兼政委、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叶飞的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身背面镶嵌着当年扬州地区行署敬立的碑文。

  “这座纪念碑的高度是19.40米,是纪念当年郭村保卫战打响的时间1940年。”纪念馆志愿讲解员张志芳介绍,纪念馆陈列着珍贵历史资料和图片132幅,实物10件。

  陈列室里,灯光照亮了橱窗,里面摆放着当年留下的物件,有武器、制服、草鞋,还有从当年参战的战士身上取下的一块弹片。

  四周的墙壁上,挂着、画着新四军战士的身影,每个人都是昂首挺胸,眼神坚毅,从他们的眼中,能看到胜利的决心。

  七天七夜搏来的胜利,铺下了东进的道路

  1940年5月下旬,日伪军500多人进攻,新四军挺进纵队在扬州吴家桥进行反击,共毙伤日伪军100多人,随后转移到通扬河以北的郭村地区休整待机。

  郭村早已建立了党支部,领导青年抗日救国团搞过春荒分粮斗争,还掌握了自卫队武装,群众基础好。

  然而,国民政府苏鲁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副总指挥李长江决心出兵攻打郭村。二李部队有2万多人,而我军挺进纵队只有2个团兵力约2000人,形势非常危急。

  6月28日拂晓,郭村保卫战打响。李长江部13个团来势很猛,以密集队形向我阵地扑来。次日拂晓,李长江发动第二次总攻。进攻的重点改在南面,战斗一开始就很激烈。据俘虏说,李长江下了死命令:坚决拿下郭村。29日和30日战斗最为激烈,支援力量一时难以赶到,战斗到了最危险时刻。

  正在此时,苏皖支队在陶勇、卢胜率领下,日夜兼程,赶了200多里,于开战后的第二天赶到了郭村,没有片刻的喘息便投入战斗。

  几日战斗后,李长江损兵折将,一气之下,从泰州城跑到了前线。7月2日拂晓,李部主力又一次猛攻。我军集中兵力,全力反击,歼灭三个团,击溃十个团,粉碎了敌军对郭村的包围。此后,我军趁胜反击,一直追击到泰州城下。

  7月3日,陈毅赶到了郭村。次日,这场持续了七天七夜的战斗获得了胜利。“二李”的两万兵力在新四军两千人面前溃不成军。自此,东进的号角吹响。

  陈毅在给中央的电报中写道:“两李以强大兵力企图歼灭我军,管叶部以攻势防御,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得到大的成功。”

  一碗鸡蛋面,送给人民的战士

  “郭村保卫战的胜利,离不开老百姓。”战斗期间,郭村的儿童团、自卫大队等民间力量,为战士们保障了“大后方”。

  当年的通讯兵钱耀一说起往事,就会激动不已。战斗打响后,钱耀所在班的其他人全部拿着武器冲上了前线,而作为通讯兵,他必须要留守在后方,坚守“通讯一线”。战友们在前方冲锋陷阵,他也一直在忙碌着。

  通讯站就建在老乡家中。正当钱耀忙到口干舌燥饥肠辘辘时,房东老奶奶为他端来了一碗热腾腾的汤面。实在太饿了,于是钱耀接过面条,准备抽空吃两口。可当他伸下筷子时发现,面条下面还“藏”着两个鸡蛋。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物资匮乏,两枚鸡蛋意味着什么,他太清楚了。一瞬间,泪水填满了眼眶。

  后来,钱耀调来扬州工作。而当年老奶奶端来那碗鸡蛋面的画面,一直印在他脑海中。多年来,他一直为郭村的小学、纪念馆捐钱捐物,以报恩情。

  另一位留下故事的,是当年在郭村地区开茶馆的何戟门。战争期间,他利用自己在当地的影响,为新四军筹钱筹粮。东进前,他变卖了家中所有的资产,加入东进队伍,他说:“既然认定了革命,就要跟到底。”

  在当时,像房东老奶奶、何戟门这样的老百姓,比比皆是。郭村所有的群众都“动”了起来。正是因为得到了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才有了后来的保卫战胜利,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凯歌。

  薪火相传,年轻一代接过“接力棒”

  “六月二十八炮火飞溅,顽固派十路进攻包围郭村,要断绝人民的生路,要消灭抗战的孤军,顽固派三次总进攻,攻不破军民合作的血肉长城……”在郭村,所有的中小学生都会唱这首歌。

  歌的词作者是陈毅。1940年7月3日深夜,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保卫郭村》的歌词。

  昔日的炮火声早已归于平静,如今的郭村一片欣欣向荣。战争成为了历史,但红色的印记在郭村人中一直流传了下来,年轻一代接过了留存、发扬历史的“接力棒”。

  张志芳2020年通过培训正式成为郭村保卫战纪念馆的一名志愿讲解员。如今,纪念馆有6名志愿讲解员。“我们讲解员最大的40岁,最小的才24岁。”上岗前,大家都经过了3到5个月的学习,通过老讲解员的口述,以及自己查询资料,那段历史已经铭刻在了心里。

  张志芳的本职工作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她所在的幼儿园距离纪念馆只有几百米。平时,她会将讲解制服放在幼儿园的储物柜里,一旦有需要,她就会换上制服步行到纪念馆进行讲解。“我从小就听长辈讲保卫战的历史,长大之后,更想成为那段历史的讲述人、记录者。”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