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价十几块钱的火锅底料,只要3元;700多元的防晒套装,200多元就可收入囊中……这些商品之所以如此便宜,那是因为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临期商品。目前,南京很多商超都设立了临期商品的货架。4月21日,现代快报记者走访发现,不仅是商超,在市内还有精明的商家顺势开起了临期商品的专卖店。其中,年轻消费者是购买“主力”。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吕洁 季雨 文/摄
记者走访
还有5天就到期
火锅底料依然“热卖”
近日,细心的市民发现,在南京悄悄出现了多家临期商品店。有的开在闹市区,有的开在大学城附近,吸引了附近的居民、学生等潜在消费人群前去购买。
在仙林学则路某商场里,就有一家专门售卖临期商品的连锁店。店里售卖临期的泡面、自热锅、牛奶,各种各样的饼干、膨化食品,以及红酒、啤酒……除了吃的,还有一些生活用品,如沐浴乳、面膜、洗衣液等,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价格上也十分吸引人,一块多钱能买一包饼干,一大盒卤肉饭只要5.8元,原价700多元的防晒套装标价200多元……4月21日,现代快报记者前往探访时,虽然正值工作日,还是有不少顾客在采购,有家住附近的中老年居民,也有一些是大学生。
在售卖火锅产品的货架附近,围着不少顾客。有的火锅底料还有一两个月就到期,还是有人将它们放进了购物车中。其中某款知名火锅底料品牌,售价为3.1元,生产日期为2020年4月26日,保质期为一年,也就是说还有5天就过期了,货架上只剩下了零散几包。一名男士告诉记者:“感觉火锅底料不容易变质,趁着这周末赶紧吃掉就好。”
店里最多的是各类进口零食,不少打了两至三折的“骨折价”,只需要几元就能买到一大包,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在热闹的采购中,也有“冷门”的食品,如某款6月23日到期的健康茶,被摆到显眼的位置,原价49元折后只要3.5元,但在记者探访期间,一直没有人“光顾”。
其实,早在数年前,南京的各大连锁超市就已经试水设置了临近保质期商品区,现代快报记者前往几家超市进行了走访。
在南京虹悦城一家连锁超市内,在收银出口处有一个单独的五层货架,专门用来摆放临近保质期商品。在货架上张贴了一个明显的“清仓”红色标志,在一旁悬挂着一个显眼的告示牌“临近保质期商品”。在告示牌上还贴心地标明:“请在有效保质期前食用/使用,不参与任何额外折扣优惠活动。”货架上摆放着饼干、薯片、坚果、蛋卷等食品。
放在临近保质期商品区的各个商品,在外包装上与其他商品并无差异。销售价格是标明为原价的二到五折。其中,一款膨化食品牛年礼盒,目前离过期还有3个月,原价50多元的价格,现在只要20元出头。
记者观察到,该超市设置的临近保质期商品区主要以预包装食品和零食为主,像临期专卖店里出现的化妆品、日用品等,均未出现在此处,也没有一些贮藏条件苛刻的生鲜食品。不过也有例外,比如2021年牛年的台历,现在正以3元的价格在此进行抛售,但是鲜有人问津。
该超市工作人员介绍,“临近保质期商品区”已经设立三四年了,这个区域设置在超市的出口旁,顾客比较容易发现,也不会和保质期“美好”的商品混淆。记者经过现场统计,这些临期食品剩余保质期大概在3至4个月。
随后,记者在一家南京本地连锁超市看到,在超市的角落,也有一整个货架摆放了临期商品,一些消费者在选购临期商品。一名正在选购商品的年轻消费者表示:“我都是一个星期来采购一次零食,每次来都能‘捡漏’一些,临期商品又不是过期商品,又有价格上的优惠,我还挺乐意购买的。”
超市试水临期商品区数年
已积累不少消费者
消费者说
临期并不是过期,年轻人更愿意“买单”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年轻人是购买临期产品的“主力军”。他们对便宜的零食、日化品等,格外热衷。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顾客,大家对临期产品很是钟意。宋女士家就住在临期商店附近,她拿了一箱原价为149元的某知名品牌洗衣液。“我家之前用的就是这款,网购平台年终大促的时候,我买了好多囤着。”宋女士开心地告诉记者,洗衣液用得非常快,这次三大瓶共1760克,折后只要34.3元,已经非常划算了。“像洗衣液这样的商品,在这里还有很多,价格都可以说是很‘美丽’。我有空的时候,就要来买买买。”
在附近读大学的女生李玉(化名)告诉记者,每周她都会和朋友来这采购一些小零食和日用品,哪些零食好吃,哪些不好吃,她都门清,“经济实惠,虽然临期,但并不影响口感。”
当然除了零食,临期商品店里各种各样的化妆品,也是营销的卖点。一盒2019年产的面膜只要30元;一瓶还有四个月过期的喷雾,原价69元折后只要17元;一款知名奢侈品牌的沐浴乳,原价58元折后27.2元……但也有一些女孩会很谨慎,“毕竟是用在脸上的,还是要注意些。”
某知名科普作家曾发起一项投票,你愿意购买临期食品吗?调查结果显示,57%的投票人表示“当然买,没过期,又便宜”;28%的投票人则坚决表示“不买,可能口感不太好”,剩下的投票人则觉得“无所谓,过期的也吃过”。
专家说法
临期食品相对安全,但不建议经常食用
虽然临期食品能够被大多数年轻人接受,但对于低价捡漏临期食品是否靠谱一事,不少保守的消费者还是抱着观望态度,对临期食品的安全打个问号。
2012年1月27日,国家工商总局发文明确要求,食品经营者对即将过期的食品应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也就是说,到了保质期临界期限的食品需要告知顾客并单独出售。北京市工商局曾对外公布了“食品保质期临界”的6级标准:标注保质期1年或更长的,临界期为到期前45天(比如罐头、糖果、饼干等);标注保质期6个月到不足1年的,临界期为到期前20天(比如方便面、无菌包装的牛奶果汁之类);标注保质期90天到不足半年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5天(比如一些真空包装并冷藏的熟食品,速食米饭之类);标注保质期30天到不足90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0天(比如一些灭菌包装的肉食品、鲜鸡蛋等);标注保质期16天到不足30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5天(比如酸奶、一些点心等);标注保质期少于15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4天(比如牛奶、活菌乳饮料等)。但是一般情况下,商家甚至会把距离保质期还有三分之一的食品拿出来,放在“临期清仓”的区域销售,主要原因是为了清理库存。
现代快报记者咨询了科学松鼠会的科普作家云无心,他表示:“只要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临期食品在安全性方面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在风味口感方面,可能会有一些下降,但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云无心认为,如果就性价比而言,临期食品还是有优势的。
“从安全角度来讲,吃临期食品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但也建议不要频繁去吃。”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颜晓东说,像是饼干、牛奶等食品中会添加油脂,时间久了,油脂会氧化。虽然厂家在生产上也考虑了这个问题,大都添加了抗氧化的成分,但随着保质期临近,油脂的氧化多少还是会影响到食品的口感和营养。另外,时间越久,食品里一些维生素也容易遭到破坏。“所以,从长远来看,建议大家不要经常够买临期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