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社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1年4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耕地种树

  造句:“耕地种树”事件对乱作为再敲警钟

  背景:4月21日,针对媒体报道的“河北丰润数百亩耕地里种树:麦苗被迫给树苗‘让道’”一事,唐山市联合调查组发布初步调查情况通报。通报称,经查,总计造成麦田毁损4.01亩,要求丰润区立即彻底整改:对448亩已经间栽的苗木组织移植,对所占土地进行深松,达到耕种条件;对涉及麦苗受损的农户,按照相关政策予以经济补偿。

  奔客:山东评论人 陈广江

  

  据报道,在媒体播发报道当天,当地就已开始拔树,且三天内拔完。从毁苗种树到拔树移植,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绕了一圈又回到起点,这就是典型的乱作为、“瞎折腾”。之前,丰润区某主要领导还对媒体称,这种做法在政策层面上是允许的,岂料话音刚落就被调查组“打脸”。

  “耕地种树”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触碰了制度红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三令五申之下,丰润区为何“顶风作案”?原来,丰润区试图打“擦边球”,例如,为“耕地种树”找理由,称此举为了防治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完成绿化造林任务,并在栽种方式上做文章,实行间作套种模式。

  但事实上,这是自欺欺人的说法。在田地里套种一些树,与改善环境、防风固土基本没什么关系。有过农村经历的人都知道,一旦农田里种上树,过不了几年田地基本就废了,种啥啥不成,只剩下根深叶茂的树木,于是耕地就变成了林地。然后再经过一番操作,林地就有变为建设用地的可能。有专家直言,“耕地种树”背后都是利益上的盘算。

  因此,相较于政策把握有偏差、监督管理不到位、群众工作不细致等问题,丰润区政绩观偏差等问题更值得深思、整改。“耕地种树”事件再次对乱作为、“瞎作为”敲响警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