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者
按
2016年,江苏正式启动“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拟用十年时间,编纂出版3000册图书,展现江苏的文化根脉。在文脉工程启动五周年之际,我们专访《江苏文库》六编主编,和公众一起了解编纂出版后面的故事。
本期专访《江苏文库·精华编》主编、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徐兴无先生。
扬精华以炫燿兮
芳郁渥而纯美
《江苏文库·精华编》(以下简称“精华编”)的目标是,选择古代江苏学人的作品两百种,进行点校、注释,做成可供大众与学界阅读的文本。
之所以命名为“精华编”,是因为遴选自“文献编”的5000多种典籍。“文献编”精选善本,撰写提要后影印出版。“精华编”则是在“文献编”的基础上,精选200部代表性典籍,以整理本的面目排印出版,方便阅读或研究。
“文脉工程”启动以来的前两年,“精华编”的工作重点在书目选定。书目选定之后,2018年出版了11册、5种,2019年出版了22册、9种,2020年出版了30册、24种。连续三年,每年出版的品种都在稳步增加。2021年,“精华编”计划出版约30种、40册。
《江苏文库·精华编》主编徐兴无先生说,“精华编”的特点和意义,可以用“扬精华以炫燿兮,芳郁渥而纯美”来概括。“这句话出自西汉刘向《九叹·惜贤》,在他编辑的《楚辞》当中。精华,就是事物最精粹、最纯美的部分。”
巧的是,说出这句话的刘向,是汉室宗亲,籍贯沛郡丰邑,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徐州,是正宗的“江苏人”。
对话
徐兴无
现代快报:“精华编”顾名思义,收录的是历代江苏学人最优秀的著述,这些著述能否展现历代江苏学人的共性特点?如果可以,那么有哪些共性特点?
徐兴无:江苏是中国的文化大省,而且人文传统也非常深厚,可以说,江苏梳理的“精华编”,一定是中国乃至世界顶级的。以小说为例,古典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水浒传》,《封神演义》、“三言”,还有《孽海花》《官场现形记》等,早都已经家喻户晓,不需要我们来做评定了。历史的评定比任何一种评定都更恰当和准确。
现代快报:在“精华编”过去五年的编纂工作中,一定有令您印象深刻的事情,请您分享一下。伴随着“精华编”整理与研究的深入,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也请分享一下。
徐兴无: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对一些困难的预想不是很足。按照原计划,200种当中的一部分,历史上已经有整理得很好的版本,我们再加以审核、修订、出版就可以了,比如《文心雕龙》,范文澜先生已经做了很好的注释,我们就直接商购版权,审核出版。“精华编”200种著述中,凤凰出版社已有版权的占大概五分之一,加上其他出版社的整理本,照这样计算,只有二十多种需要我们自己点校、整理。
但是,实际情况并不乐观。我们真正做下来,发现有一些版权无法商购,或者经审核的整理本不尽理想,这就意味着我们要重起炉灶,组织学人来整理研究。按照现在的计划,“精华编”两百部出版完整之后,其中的一半都将是我们重新整理的版本。另外,对决定出版的版本,我们采取了四级审校制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书虽然已出版十几年了,也是学术界公认不错的版本,但里面还是有错误。这不能怪原来的作者,主要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古籍数据库很大了,现在的博士生、青年教师,还有我们请的专家,水平也高了,所以能发现问题。为了做到精益求精,凤凰出版社的编辑们在编务上投入了大量工作,也是超出原先的预计的。
现代快报:《江苏文库·精华编》已经出版的著述中,请您选择几种向大众做简单介绍。
徐兴无:我们采用的分类方法是经、史、子、集,在2020年出版的书里面,我各举一部。
经部,举皇侃的《论语义疏》。六朝时期,儒家经学以义疏学为代表,目前保存下来的唯一的六朝义疏学文献就是梁代皇侃的《论语义疏》。《论语义疏》大概到宋朝就亡佚了,只能通过别人书中的引用看到。
大约在清乾隆年间,《论语义疏》从日本传回中国,我们这才得以看到这部珍贵的文献。这几年日本有一个轰动的事情,就是庆应义塾大学从民间买到了据说是隋代的《论语义疏》写本残卷,在去年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前后公诸于世。当然,《论语义疏》写本残卷以前在敦煌也有发现。这些都能说明《论语义疏》的重要性和在中国及东亚文明中的影响。南京的第一个文化高峰是魏晋南北朝,经、史、子、集在这个时期都有第一流的表现,《论语义疏》就是当时经学的巅峰之作。
史部,举东晋葛洪的《神仙传》。这部书就不多讲了,也是一部非常有名的著作。
子部,举陆贾的《新语》。陆贾其人,《史记》里说是楚人,刘邦也是楚人,项羽也是楚人,当时刘、项集团里的楚人很多,他们大多来自淮河中下游地区西楚地区,包括今天的徐州、宿迁一带。他是第一个对刘邦提出“可以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人,要逆取而顺守,用武力打下来的天下要用文化来治理。刘邦被他说服了。刘邦让陆贾总结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他向刘邦上了十二篇奏议,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新语》。我们知道,江苏自魏晋南北朝之后,文化的中心在今天的苏南。其实,江苏的苏北,以徐州为中心,早在先秦和两汉就是中华文化交流的一个中心。有很多很好的文化创造,都是来自那个区域的人,比如说《淮南子》《新语》《说苑》《新序》。可以说,《新语》也是今天地理概念上的苏北文化结晶的代表。
集部,举六朝时期的《玉台新咏》。中国文学的集部,第一个当属《楚辞》,然后就是《文选》,《文选》之后,南朝的徐陵编了《玉台新咏》。在中国的文学批评传统中,认为这部书收的是宫体诗、艳体诗,事实上现在看来,这部书不仅有文学价值,还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比如,这本书基本上以女性、男女闺情为主要题材。人类的情感当中,最生动的就是男女之情,以此为题材来抒发文学情感,特别是以诗歌的方式,它打动人的效果是当时文学家所注重探索的。另外,以我们现在的文学研究看,性别研究很重要,《玉台新咏》里的诗基本上是以女性为题材,是最早的女性文学总集。还有一点,现在很多脍炙人口的名作,也依赖此书得以保存,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孔雀东南飞》。
现代快报:如何将古代优秀的文化成果更好地传播给大众,请您提些建议。
徐兴无:“文脉工程”是对江苏的文化进行系统性梳理,这个系统梳理本身就有两个含义,其一,有一套学理在里面,并不是简单的收集。“江苏文库”的六编要能代表江苏文化的方方面面,既有历史又有逻辑,相互交织。我们收集江苏的古代典籍,既要成为集大成的巨帙宏编,同时也要建构一个新的经典体系。这个经典体系里面有六编,“书目编”“文献编”“方志编”“史料编”是把过去的历史文化信息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和集成,作为一个资源放在那里,供人采用;但同时,还有“精华编”与“研究编”,就要注重研究与传播。
当然,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与编纂之后,要考虑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外,还要有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怎样才能有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呢?第一步是传播。我觉得有两个东西很重要。第一个叫准确传播,我们的媒介在传播方法上既要能够喜闻乐见,接地气,让大众懂,又要能够把学术传播和社会文化传播通过媒介很好地融合起来。另外,文化推进工程,不仅仅要做文献整理,可能还需要大量的普及工作,在这个方面,国家跟社会可能要有大的投入,要培养更多的人来做这个事情。
现代快报:《江苏文库·精华编》计划选定十二种外文译本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这十二种定了吗?有哪些呢?
徐兴无:目前书目已经定了,首批有《淮南子》《战国策》《徐霞客游记》《文心雕龙》《文选》《三言》等六种。正在由译林出版社组织出版。我们的外译,要照顾到两个方面:其一,必须是“精华编”两百本中最具世界性的,还要照顾到经、史、子、集。其二,一定要找国外汉学名家翻译的公认的好的版本,国外学术界认可的版本。目前,受到疫情影响以及其他原因,进展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正在努力促进,预计今年能出一到两种。我相信,在出版社的努力之下,后续这些书会如期出版。
现代快报:“精华编”未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如何应对?
徐兴无:第一个,肯定要把年度目标实现。第二个,要克服困难。去年,把所有还没整理过的著作都约了作者,签订了协议。下面就要不断地推进,这是最大的一件事。另外,在这个过程中做一些传播和普及工作。主要有两个方向,第一个,我们可能要编一部江苏的历代文选,文章不需要很长,但都是影响过中国历史,或者在中国文学史上留名的文章。这个计划正在做,如果能做成的话,就相当于“精华编”有一个副产品,不仅能提供书的精华,也能提供文章的精华。
第二,在计划之外我们还在做一件事,把“精华编”两百部里面,凡是域外汉籍中有版本或写本的,都尽量找到并出版。“精华编”的顾问张伯伟教授和副主编卞东波教授,都是研究域外汉籍的名家,我们正在规划这个事情。江苏是东亚文明交流的前沿,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到隋唐,尤其在唐代,江苏作为重要的出海港口,和日本、韩国交流甚密,所以江苏人写的书,在古代也流传到东亚地区,我们称之为域外汉籍,有的书在中国失传了,在国外发现了,有的书到了国外之后,国外继续刊刻,他们依据的本子可能更好。
通过“精华编”,我们不仅把江苏的文脉向中国的社会和民众传播,还要把江苏文化在东亚、在域外的传播情况,对东亚文明的影响和塑造,向大家做一个学术的、系统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