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让做的事,在我这从来没有一个‘不’字。”3月16日,在苏州太仓市弇山小学报告厅,85岁的陆庆权分享了自己三次进入核爆区域取样的那段往事,台下时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数十里外目睹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多次进入原子弹爆心取样……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直到老伴去世陆庆权都没有告诉她。直到2019年社区工作人员登记退伍老兵信息时,才让他保守了半个世纪的秘密得以公开。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何洁 柴军虎/文 苏蕊/摄
妻子只知他在部队
不知道具体工作
1961年,在华东化工学院(今华东理工大学)学习了五年化学工程学的陆庆权,被分配到北京总参谋部某部工作。也就是从那时起,陆庆权与核试验结缘,开始从事与核试验相关的防化研究。
核试验相关研究工作是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要把看到的一切烂在肚子里。”陆庆权说,当时他们工作的地方流传着一句话,“行天机不可泄露之事,做隐姓埋名之人。”
1962年,陆庆权因在设备创新方面的突出贡献,被荣记三等功。1963年,经亲戚介绍,他与妻子结婚,“妻子是上海赴宁夏的知青,是当地妇幼保健医院妇产科的一名医生。”
陆庆权说,妻子只知道他在部队,不知道具体工作,“她是知识分子,对于我做什么工作不会多问,我也不会主动说起。”
执行秘密任务
和妻子同城却不能相见
1964年8月的一天,陆庆权接到单位通知,由他率一支4人小队前往罗布泊执行一项秘密任务,“接受任务的时候就被命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烂在肚子里,带进坟墓里’。”陆庆权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们从北京坐了四天四夜的火车后,来到吐鲁番。随后,头昏脑涨的陆庆权又坐了两天的汽车,才到达罗布泊戈壁滩的某处核研究临时基地。
在去吐鲁番的路上,陆庆权他们在银川火车站休息吃饭,而妻子就在银川,“因为工作高度保密,不能去看望妻子。”陆庆权说,他和妻子除了一年一次探亲假见一面外,一年到头几乎再见不到。
经过两个月的前期准备,1964年10月16日,陆庆权和队友在距离爆心数十里的地方,亲眼见证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看着火球慢慢升起,然后再扩散,激动地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陆庆权回忆说,随后的一周时间里,他和队友驻扎在核爆炸的外围,收集并研究飞行员带回的放射性落灰样本。
国家让做的事
从不说一个“不”字
1965年和1966年,陆庆权又先后两次来到罗布泊。和第一次不同,原子弹爆炸后,需要第一时间进入爆炸区域快速取样。这意味着,蘑菇云刚刚消散,陆庆权与队友就要穿好防化服、戴好防化面罩,进入辐射强度最大、最危险的爆心。
陆庆权坦言,他们天天跟核试验打交道,深知辐射的危害,但采集取样非常重要,必须去做。陆庆权开玩笑地对记者说,还有一个原因,“当时我已经有儿子了,有后代了,顾虑就更少了。”
陆庆权做研究时,胸前会挂一支放射笔,如果辐射超一定的量,放射笔就会发出哔哔哔的声音,提醒远离。陆庆权说,进入原子弹爆心取样辐射肯定超标,后两次进入时他们干脆决定不挂放射笔了,“不挂就听不见这个声音,就不会自己吓自己了。”
陆庆权他们是从原子弹爆心逐步向外围行进取样。“为了保证安全,在整个取样行动中,防化服不遇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不能打开。”陆庆权告诉记者,他记忆最深的是进入原子弹爆炸相关区域后的24小时内,他们需要不眠不休、不吃不喝地工作。
取样结束回到基地后,陆庆权和队友还需要夜以继日地开展相关实验工作。“每次参与行动后,白细胞计数都会减少至常人的三分之一。”陆庆权说,当时他也不会想那么多,他觉得是国家培养了他,做这些是应该的,“我应该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还给国家,国家让做的事,在我这从来没有一个‘不’字。”
1966年5月19日,因为在核试验中的突出表现,某部政治部向陆庆权颁发了证书。证书上写着:“陆庆权同志在执行国防建设任务中,积极努力,艰苦奋斗,英勇顽强,荣立三等功”。
回到地方后
创造一个又一个 “第一 ”
1969年,陆庆权转业和妻子回到了太仓老家,组织上嘱托他回到地方以后,不该说的坚决不说,要为祖国保守秘密。转业前,部队给了陆庆权一枚蘑菇云形状的纪念章,这枚纪念章也成了陆庆权最珍贵的宝贝。
转业后,陆庆权被分配到太仓布厂。在太仓布厂,他运用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建了化验室,研制出漂染所需颜料的配方。后来,陆庆权又研制出了干燥剂,解决了布厂布料干燥难的问题。
没过多久,陆庆权又到太仓化工建材厂工作,他依然用自己的知识和闯劲创造一个又一个“第一”。陆庆权用两年时间,突破技术瓶颈,运用新型复合矿化剂煅烧水泥熟料,生产出可用于桥梁建设的500号、600号早强型水泥,一时震动业界,“当时得到不少业界人士的认可。”
一次信息登记
揭开了这段秘密
1997年,陆庆权正式从太仓化工建材厂退休。退休后的他并没有闲着,而是去了上海的一家冶金辅料厂工作,从事与化学有关的研究,2006年才真正开启了他的老年生活。
这么多年,陆庆权始终守口如瓶,从未和家人、朋友提起当年的经历。2016年,他的妻子离世前,陆庆权都没有告诉她自己参加过核试验的这段经历。
直到2019年一天,社区工作人员在登记退伍老兵信息时,偶然发现陆庆权的三等功奖状,才揭开这段尘封已久的往事。“这些事情组织上已经给了我证书,没必要拿出来显摆,也不允许显摆。”陆庆权说,要不是看到报纸、电视上播了原子弹相关的新闻,他是绝对不会讲出来的。
陆庆权回顾了他在罗布泊的往事,但涉及到一些具体信息时,都绝口不提。“50多年前罗布泊的日日夜夜,一直在我的记忆里,到今天还是很清晰。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坚守着‘不该说的坚决不说’的嘱托,有很多内容到目前依然选择不讲。”陆庆权说,虽然工作很辛苦,但他心里很高兴,“因为我们做的工作很重要。”
在陆庆权的家门口,记者看到,门上挂着“光荣之家”的荣誉牌。80多平方米的屋里干净整洁,客厅的一侧摆放着“苏州时代新人”“太仓好人”“优秀基层共产党员”等荣誉证书。
2020年2月4日,陆庆权主动到社区捐款1万元助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陆庆权说,平时他会在家里跳跳舞、养养鱼、种些花草,享受快乐的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