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一醒惊天下”。2021年,又“连拆6个盲盒”惊喜不断。
这两天,三星堆新发现再惊天下,很多透着神秘气息的文物,吊足了公众胃口,没有一样不让人好奇。其中,黄金面具更是引发网友各种“P图修复”。那么,已经出土的500余件重要文物会修复吗?3000年前的三星堆人生活如何?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吕洁 胡玉梅
进展
持续出新,残损文物启动修复
3月21日,三星堆遗址的文物还在持续出新。由于这些文物已经在地下“沉睡”了3000年,而且,考古发掘对地下埋藏文物所处的环境是一种不可逆的破坏,如何保证它们出土时不受影响呢?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为了保证文物安全,这次发掘首创方舱防护服新模式。在考古前,发掘舱已经搭建完毕。进入考古舱的考古人员都需要穿防护服,避免头发、皮肤碎屑等掉入坑里,污染到文物。
出土的文物如何操作?记者注意到,目前,出土的文物如果是残损的,就会送到修复馆,启动修复。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队执行领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博士生冉宏林告诉记者,“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尽可能每一件都得到修复。”
不同的文物,修复手段不相同。当天的象牙修复中,DNA取样是关键的一个环节。
专家介绍,象牙DNA的提取,对解开三星堆部分谜团具有帮助意义,比如:它可以用来研究大象的来源和迁徙问题,这种象牙是从外界以成品的形式送到古蜀国的,还是从本地大象身上获取的?亚洲象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那么亚洲象的迁徙过程、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网友P图,黄金面具被“还原”
金光闪闪,带着一丝高贵神秘的气质……5号“祭祀坑”出土的金面具虽然是残缺的半张,但也因此惹人遐想:另一半会是什么样子呢?
等不及专家进行还原,网友脑洞大开,开始P图大赛,对这个黄金面具进行了“神还原”。
冉宏林告诉记者,这次出土的黄金面具是独立的,并不是贴在青铜人头像上的。此外,黄金面具上有耳洞,这说明,当时的古蜀人有穿耳洞的习俗。
专家介绍,从这张黄金面具来看,3000年前的古蜀人锻造技艺很高,而在当时,黄金相当贵重,能戴黄金面具的人应该是首领,而且可能是祭祀的时候佩戴的,显得庄重严肃。
揭秘
“三星堆人”后裔在川西?
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眼角线,高鼻子,阔嘴巴……被大家疯狂刷屏的还有青铜人头像。很多网友问,他们是“三星堆人”吗?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说,“三星堆人”生活在四川盆地,3000年前,他们的长相就是眼睛很大,大耳朵,大嘴巴。而且,他推测,如今,“三星堆人”还有延续,他们的后裔生活在四川川西。
“上世纪90年代,我和日本学者在四川云南一带调研。有一天早晨,在四川西昌,我就遇见了一个长得和三星堆青铜人头像很相似的人。当天雾气很大,我们走在街上,对面走来一个人,他和我擦肩而过。他看了我一眼,我也打量了他。走过去后,我恍然‘那不是三星堆人吗!长得太像了’。”贺云翱说,当他反应过来的时候,那人已经消失在雾中了。
三星堆文明和长江下游有交流?
除了神秘的青铜人像、黄金面具,出土文物中,也有大家相对熟悉的:玉琮。
在浙江的良渚遗址以及江苏一带,都曾出土过玉琮。这些“江南”文物的怎么会出现在三星堆遗址?贺云翱解释,这说明,古蜀在当时和外界有充分的交流,是一个非常开放的文明。
贺云翱说,近些年的考古发现证明,5000年前左右,四川盆地的文化有一支就是来自于黄河流域上游的马家窑文化。“考古人员发现的玉琮,这证明来自于长江下游的文化,也参与了三星堆文明的形成。它的青铜铸造工艺技术,是受到黄河流域青铜文明的影响。海贝等东西的发现,说明它可能还受到一些南亚文明的影响。”
为何消失?天灾人祸……
贺云翱说,三星堆的文物造型,在中原主流的文明里是看不到的。而这,恰恰让人们产生了很多想象,有一种神秘感。
那么,它又因何消亡?贺云翱解释,这既有天灾人祸,也有其他因素。“目前来看,考虑有几点因素综合导致了其衰落。”贺云翱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三星堆文化和中原地区的文化进行了交融,在这个过程中,它的本土文化发生了一些改变。其次,巴蜀之间发生的一些冲突,消耗了古蜀的力量。再次,四川河流急,水灾多,也会导致文化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