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1年3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实施“凤还巢”工程,畅通交流和晋升机制
灌南:让乡土人才“香”起来
  张晓华在查看杏鲍菇生长情况
  通讯员供图

  近年来,连云港市灌南县紧紧围绕激活乡土人才、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创新建立多元化集聚机制,激发乡村振兴活力。通过分类认定,把乡土人才“挖”出来;通过搭建平台,把乡土人才“聚”起来;通过产业扶持,让乡土人才“强”起来;通过激励评价,让乡土人才“香”起来。

  

  王晓宇 李敏 张路成

  44岁的张晓华是灌南比较有代表性的乡土人才之一。大学毕业后,他先是创业办广告公司,后来抢抓机遇,改行从事食用菌行业。

  2009年12月,张晓华创办丰收菇业有限公司,从事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的研究与生产,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公司从当初日产2万包杏鲍菇产能发展到目前拥有6条机械化生产线,日产菌包10万包,年产杏鲍菇17000吨,年销售收入近亿元,总资产达8000万元。周边200多户农户在他的企业实现就业。

  在张晓华的带领下,企业先后获得“省重点龙头企业”“江苏最美绿色食品蔬菜企业”等多项殊荣。他个人获得“连云港市五一劳动奖”“市2012年度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等诸多荣誉。

  “我们就是要培养像张晓华这样的本土人才,通过他们带动更多人回乡创业,带动更多当地人就业,促进灌南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灌南县人社局党委委员、灌南县人才交流管理中心主任乔学光说。

  为了进一步激活乡土人才,灌南县创新建立多元化集聚机制,不断挖掘乡土人才。首先,建立乡土人才库,梯次式培养乡土人才。通过分析乡土人才构成、流向、行业分布、人才队伍优势短板以及急缺人才的类别数量等,结合灌南县酿酒食品、食用菌、高效花卉、畜牧养殖等优势产业发展实际需要,重点培育一批乡土人才和农技专家。其次,打造乡土人才孵化基地,引育专业化乡土人才。聚焦产业发展,将“人才集群”与“产业集群”相匹配,分层次、分类别引育乡土人才,着力培育孵化一批能够担当发展现代农业重任、引领群众增收致富的科技“明白人”、种养“土专家”、产业“田秀才”、市场“经纪人”。第三,挖掘乡村产业发展资源,构建人才“回流”创业团队。围绕灌南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目标,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凤还巢”工程。依托灌南中专、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金陵电脑培训学校等培训机构资源,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培训机制,构建开放型、自主式、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

  乔学光表示,为吸引更多人才回乡创业,灌南还加大激励机制、畅通人才交流和晋升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鼓励乡土人才家乡创业、打造基地,自己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并在生产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调整完善职称综合政策和评价标准,不断拓展职称评审人员范围,有效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建立与人才相适应的管理制度。鼓励用人单位结合自身特点采取灵活的薪酬分配方式,德能绩廉优秀的推荐进入村干部后备人选。全面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浓厚氛围,为各类人才云集灌南引领乡村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