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3·15在行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1年3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猜了2000多首歌
只拿到3毛钱!
下个猜歌App就能赚钱?不要轻信
  需要答对5000首才能提现
  “点点猜歌”客服表示要连续登录并且猜对5000首才能提现
  说好满200元提现,结果提示是“继续努力”?
  扫码看视频

 “当时看到两天830元,我都想辞职了。”网友小马下载了一款名叫“点点猜歌”的软件,号称听歌就能赚钱。刚打开App,账户里就有了20元,玩了两天涨到830元,感觉发家致富就在眼前。她试图提现,却发现无法操作,要继续听歌。和小马一样陷入死循环的网友不在少数,有人听了近5000首也没能提现。

  

  实习生 陆勤英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江楠 王益 蔡梦莹/文 图片均为App截图

  遭遇

  两天2000多首歌300多个广告,赚3毛

  3月8日,小马向现代快报记者投诉说,今年1月,她无意间点到手游上广告中的链接,就自动下载了“点点猜歌”。打开后发现,是一款听音乐猜歌名的游戏软件。“刚进入App,现金账户余额就有20元。绑定微信登录后,微信上马上到账3毛钱。”小马每听一首歌并且答对歌名,会获得几千金币(游戏内货币);如果答对歌名再观看推广视频,也就是广告,可以翻倍领金币。广告时长多在30秒到1分钟。10万金币可以兑现1元现金。

  玩了两天后,小马惊喜地发现,按照金币兑换规则,她的账户里已经有了830元。此时已经听了2000多首歌的她,虽然有点累,玩的过程中还不断有广告,但两天就赚了近千元,可以说是让人疯狂心动了,“我都想辞职了。”然而,当她想把830元提现到微信钱包时,系统却告知不满足提现条件,要继续听歌。“当你达到提现金额标准后,它又提出更高的标准,要你再多听20首歌,周而复始。”

  两天里听了2000多首歌、看了300多个广告,除了最初的3毛钱,小马什么也没得到。她在网上搜索发现,跟她经历相似的人还真不少。“有个网友说,软件会一直让用户答够5000首歌。当接近提现金额后,歌曲的清晰度会降低,让用户听不清。”

  接到投诉后,现代快报记者联系了“点点猜歌”的客服,对方表示,游戏内有提现说明,用户应仔细阅读。在用户协议中,记者找到了兑换规则:曲库总共有5200首歌,需要答对5000首,且账户余额大于等于提现金额。在与客服的对话中记者发现,还有一个隐藏条件:需要满足天数登录任务,以300元提现为例,需要连续10天完成页面登录任务,并且账户余额大于等于300元且总共答对5000首歌。

  按照客服的解释,小马只满足余额大于等于提现金额这一条件。小马认为,平台并没有在显眼位置写明这些条件,“早知道规则这么多、门槛这么高,我才不会浪费时间。”

  听首歌看3个广告,集满200元难提现

  类似套路的听歌App不在少数。近日,蒋小姐在浏览网页时,发现了一款名为“猜猜什么歌”的App。App宣称,听歌曲片段猜歌名,猜中就能挣钱。下载App就送88元,集满200元即可提现。

  下了App后,果然一打开就显示账户里已经有88.3元现金。没一会儿,微信提醒蒋小姐收到“猜猜什么歌”打来的0.3元,这更让她确信这款App能赚钱。但开始猜歌后,蒋小姐发现这和她想象的并不一样。

  曲库里都是老歌,系统也会给出提示,基本不会答错。每猜对一首歌,可以获得0.5-1.5元不等的奖励。短短1个小时,蒋小姐账户上的数字从88元涨到了116元。烦人的是,每听完一首歌就会自动跳出2-4个广告,不小心点开,要么开始自动下载其他App,要么直接跳转到其他App的界面。“每听一首歌就要看好多广告,而且还关不掉。”

  2个小时后,蒋小姐终于集满200元准备提现,系统却提示她“金额足够才可以提现,继续努力哦!”她不甘心,又猜了十几首歌,此时账户金额是220元,可还是提不了现。“说好集满200元就能提现,完全是欺骗消费者!”

  截至3月9日中午,现代快报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以“猜猜什么歌”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共有1343条投诉。绝大多数都在投诉“积攒金额满足提现标准,但无法提现”。值得注意的是,“猜猜什么歌”的运营方从始至终没有回应过投诉者。

  省消保委

  “无法兑现现金”可能涉及虚假宣传

  这类猜歌得现金的App,与刷短视频得现金、走路得现金、看新闻得现金,归根结底是相同套路:以赚钱为诱惑吸引用户长时间投入其中,最后却无法给予承诺的现金。

  江苏省消保委的工作人员表示,“集满××元可提现”是商家扩充平台流量、招揽客户的新型手段,消费者参与这类活动是希望获得商家给予的现金奖励。但消费者按照规定履行后,商家无法兑现承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无法兑现现金”可能涉及到虚假宣传。

  江苏省消保委提醒消费者,如遇此类情况,根据属地管理原则,消费者可以向App所在地的消费维权部门进行投诉。投诉前应当注意留存证据,包括提现活动的宣传广告、与商家的沟通记录,以及自己参与活动的情况等。

  律师

  “提现××元”多数是噱头,不要轻信

  “这类App和小程序的赚钱消息大多会以链接的形式分享出来。”北京市盈科(南京)律师事务所焦牧笛律师告诉记者,“很多链接会利用手机或者电脑界面,把规则或条款‘隐藏’起来,或者字体很小,往下翻很多页才能看到,人们一般很少会去点开。”而当用户投诉时,这些条款就被商家或网络平台拿出来做解释。

  “诸如‘提现××元’多数都是广告噱头,消费者不要轻信。因为多数页面下方都有小字补充解释一些内容。”焦牧笛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一章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但从法律的角度上说,是否属于虚假广告,需要视情况判断。

  专家

  对应用市场加强监管,设“黑名单”制度

  南京邮电大学数字经济研究所所长、管理学院教授姚国章认为,通过现金奖励等各种办法吸引用户下载安装使用App,是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因为流量越来越贵,资源越来越枯竭,几乎所有新App都会用各种奖励办法来扩大用户面。”在他看来,等到提现环节没有兑现承诺,这就带有“变相欺诈”的性质。

  从消费者维权的角度来说,现有的法律法规没有条文能够明确制裁这类行为。姚国章表示,除了用户自己提高警惕外,主管部门也应该加强对App应用市场的监管和审核。比如,对有违规行为、有集体投诉案例的App进行下架处理。此外,政府主管部门也应该拓展投诉渠道,他建议增加“黑名单”制度,将违规App纳入黑名单,将违规App的责任人纳入失信人员名单,公开曝光App的违规行为,同时完善措施条款进行有力监管,还给消费者公平的互联网环境。

  征集线索

  你有什么消费困惑?

  告诉我们

  在日常的购物消费中,你遇到了什么困扰?是否需要维权?网络购物、信息消费、共享经济、数字文创、电商直播、健康保健、影音娱乐……无论你关注哪一方面,只要你在这些场景的消费中有需要帮助的,或者发现了商家存在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都可以向我们提供线索。

  互动途径

  1.拨打快报热线96060

  2.扫描专题二维码,在ZAKER南京“3·15”专题报道下评论留言

  3.在现代快报官方微信、微博后台留言或私信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