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1年3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你看到的《尚书》,是伏生护的版本吗
南图馆藏不同版本《尚书》及相关古籍三四百种
  南图馆藏有不同版本《尚书》及相关古籍
  《七经图》
  《尚书正义》宋代影本

  央视文化类综艺《典籍里的中国》刚播出第一集,引起网友不断地讨论。伏生护书的故事,感动了很多观众。你知道吗?传世的《尚书》,不只有伏生护住的版本;作为科举必考科目,和《尚书》有关的研究著作五花八门,有以时间为序的历谱,还有“思维导图”……3月4日,现代快报记者探访南京图书馆了解到,这里就藏有三四百种与《尚书》相关古籍,不仅有不同时代刻本,还有历代学者的研究著作。专家介绍,传世与《尚书》相关的古籍不少于一千种。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刘静妍 李鸣/文 顾炜 顾闻/摄

  南图馆藏不同版本古籍《尚书》

  从五经正文里的《尚书》,到《尚书正义》《禹贡锥指》《禹贡指南》等相关著作……南京图书馆副研究馆员赵彦梅介绍,南京图书馆馆藏的《尚书》不同版本及相关古籍,至少有三四百种,这其中还不包含边缘研究著作。南图馆藏比较早的版本是明刻本。

  赵彦梅从古籍库房中提出其中几种。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其中一册开本特别大,有一般书的两倍大。这是明代的《七经图》。翻开,一幅幅图表呈现在眼前,有五行,有帝王世系,还有素描手绘的地动仪、笙箫等乐器……“这有点像‘思维导图’。它把文字变成了图表、图画,帮助人们理解《尚书》。”赵彦梅说。

  自从汉代开始,注释、研究《尚书》的著作就很多,尤以宋代、清代最为繁盛,清代乾嘉学派的学者特重典章制度,对于《尚书》也多有着力。南图馆藏有宝应学者成蓉镜的稿本《尚书历谱》。今天我们看到这部稿本,装帧古雅,字迹端秀,按读其中文字,一部《尚书》大事记即呈现在眼前,它按照日期为序,“五日癸巳”“六日甲午”“七日乙未”…… 每一天发生了什么,按顺序记录下来,没有事件的日期下就是空白。

  历代《尚书》版本及相关古籍超千种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尚书》版本以及相关古籍,保守计算也在1000种以上。

  伏生传《尚书》之后,朝廷立于学官。在印刷术尚未发明和流行之前,官方对于儒家经典的版本只能通过刻石来规范。比较著名的有汉代的熹平石经、三国魏的正始石经、唐代的开成石经等等。雕版印刷术流行之后,儒家经典就得到了更多的推广普及。各种体系的各种版本也就层出不穷了。

  “自从科举制度实行以后,《尚书》就是指定必考书目之一,历朝历代都有大量刊刻。在存世的书籍版本中,宋元明清都曾多次刊刻,有官刻,也有民间坊刻。”赵彦梅介绍。

  宋代以后,大量研究著作出现。宋代学者本着怀疑精神,对传世的“古文《尚书》”提出了一些疑义。到了清代乾隆、嘉庆间,“乾嘉学派”的学者继承了这样的学术传统,又产生了大量研究著作。

  “身世”曲折传奇,《尚书》有今古文之辨

  《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节目中,从上古时期大禹治水、商末牧野誓师,到春秋孔子授书、西汉伏生护书,再到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破壁而出……当代读书人撒贝宁穿越千年,对话先贤,演绎《尚书》的传承及其记录的故事。

  其中,伏生舍命护书的故事感动观众。秦末动乱,秦始皇焚书坑儒,秦博士伏生视《书》(即《尚书》,编者注)如命,为此,一家人付出沉重代价。也许很多读者第一次听说“伏生”,但历史上确有其人。《史记·儒林传》记载,伏生是济南人,做过秦的博士。秦始皇焚书,伏生遂将《尚书》藏在墙壁之中。汉朝建立后,伏生回乡发掘藏书,以剩下的二十多篇文字传教。直到后来,汉文帝寻访懂《尚书》的人,此时的伏生年已九十多岁。

  除了《典籍里的中国》节目中介绍的故事,《尚书》的流传还经历了很多曲折。其实,你今天看到的,还不一定是伏生守护的《尚书》。

  赵彦梅介绍,《尚书》在五经里是版本系统最复杂的,有“今古文之辨”。伏生传授《尚书》,是他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的,被称为“今文《尚书》”,共有28篇流传至今。后来,汉景帝末年,相传鲁恭王想要扩建宫殿,损坏孔子宅,在墙壁中发现《尚书》,因为是用先秦的古文字书写,所以被称为“古文《尚书》”。

  “只不过汉代所出现的这些古文《尚书》,在两晋之交已经散佚不见。”赵彦梅说,后来东晋定都建康的时候,向天下征集遗书,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进献了一部《尚书》,“但后世学者研究认定他进献的《尚书》是伪古文。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尚书》,大概分为两个体系,一个是伏生的今文《尚书》体系28篇,另一个就是梅赜进献的伪古文体系。”

  “九州”“五行”都出自《尚书》

  你对《尚书》了解多少?它有着“政书之祖,史书之源”之称,是中国最早的史书,上溯尧舜,下讫春秋秦穆公,内含官方命令、文告、讲演辞、谈话记录和事迹追述等,是一部重大政治文件汇编。

  “我们总觉得《尚书》难懂,而且离我们很遥远。事实上,作为历史文献,它非常广泛地存在于各个领域,影响深远。”赵彦梅介绍,如果没有《尚书》,那么可能就没有《史记》中的《三皇本纪》《五帝本纪》《殷本纪》,这些篇目的构建,大量文献是来源于《尚书》。至今耳熟能详的“上古九州”“五行”都是来自《尚书》:“上古九州”的划分,是来自《尚书·禹贡》篇;“五行”的学说来自《尚书·洪范》篇。

  即使是伪古文《尚书》,在很长一段历史上也非常重要,其中的文字也有大量被使用。比如,闻一多的《七子之歌》,也有历史的对应,伪古文《尚书》中就有一篇《五子之歌》。此外,大家熟悉的“复旦”这两个字,也是来自伪古文《尚书》中的文字。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