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新街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1年3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返回首页
街角巷口处处有文化
朝天宫边,老艺人
用书刻讲述金陵往事
  袁茂林正在进行书刻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徐梦云 摄
  ▲袁茂林创作的壁画《金陵西门印象图》

  快报讯(记者 徐梦云)在南京朝天宫的街巷里转悠,你会发现,这里的角角落落都可能带来惊喜。运渎河边的诗句,路口的地名歇后语,墙上的壁画……好像都在诉说着悠久的金陵往事。这些随处可见的街头文化都出自朝天宫街道七家湾社区居民袁茂林之手,他说这是他一辈子生活的地方,他有责任用艺术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里。

  在七家湾社区二楼有一间南京民族之家书刻馆工作室,这里是袁茂林创作的地方,一个十几平方米的阳台,墙壁上挂着各种风格的书刻作品,一块木板经过书刻雕凿打磨后化腐朽为神奇,别有一番韵味。

  见到他的时候,袁茂林正拿着刻刀在凿刻一件尚未成形的作品,面前的工作台上摆着各种刀具。“每次在刻字之前我都会先磨刀,这么多年已经换了不知道多少套刀具了。”书法刻字是将书法、雕刻、色彩相结合,在木头上呈现书法作品。完成初刻之后,再精刻细雕,最后上色阴干,一件书刻作品才算最终完成。

  今年70岁的袁茂林从小就研习书法绘画,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50多岁时他开始接触书刻技艺。他说:“书法刻字分为传统刻字与现代刻字,传统刻字有点‘依葫芦画瓢’,而现代刻字则需要进行艺术再创作,阴刻、阳刻等众多手法都需要集中体现在一块小小的木板之上。”

  虽然已经退休多年,但是袁茂林的生活依然很忙碌。他每天上午锻炼身体,下午就来到书刻工作室,钻研作品,到晚上才离开。

  除了细细打磨作品,袁茂林还收了不少学徒。社区的一名聋哑人在袁茂林的帮助下,成功学会了书刻,这名学徒还将书刻技艺用在制作蛋糕上,顺利找到了工作。现在闲暇时候,他还会向袁茂林讨教学习。

  袁茂林告诉记者:“运渎河边的44件诗词作品是他和学生合作完成的,每一块都有不同的设计和色彩搭配,有些是阳刻阴刻相结合,有些是字体风格不同。这些作品都倾注了大家的章法创意,表现了传统文化古典主义的美。”

  在七家湾社区,随处可以见到袁茂林的书刻字和绘画作品。小小的工作室,也成了七家湾社区文化再现的源泉。为了方便袁茂林创作更多作品,十几平方米的工作室将会迎来一次扩大改造。袁茂林透露,他将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完成一组相关红色地名的作品。

  除了书刻作品,2015年夏天,袁茂林还在鼎新路的一面老墙上,顶着高温创作绘制了《金陵西门印象图》,被居民称为“南京的清明上河图”, 一间间古民居鳞次栉比,蜿蜒曲折的秦淮河穿行其间,古树、人家与河水、城墙交辉相映,不少过往行人都会停下脚步欣赏。

  袁茂林仍然记得那个夏天汗流浃背在墙上作画的情景,当时他身后围了一圈又一圈的居民。有些住在附近的老人还向他指出画得不准确的地方,而他听了建议后对画面进行了调整。袁茂林说,现在他每次经过那里,都会停下来看一看。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