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江苏文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1年2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撩这 一枝春
  南宋 马麟 梅竹图页
  明 仇英 汉宫春晓图(局部)
  扫码关注
  江苏文脉公众号

 1

  梅花开了,酸酸的,甜甜的……

  啊,有没有搞错?

  没错,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就是这么想的。

  那时候的梅,不是用来观赏的,而是用来满足口腹之欲。最早进入文学作品的梅,也不是以花的形象,而是以果实的形象。

  

  《诗经·召南》

  摽(biào)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树上的梅子纷纷掉落,只剩七颗了,男士们赶紧挑个好日子来求婚吧;树上的梅子只有三颗了,男士们今天就来求婚吧;梅子都掉光了,赶紧斜着口袋来使劲装吧。求婚的男士们,就不要讲究礼节了,赶紧来表白吧。

  2

  食色性也,酸酸甜甜的梅子吃了,酸酸甜甜的爱情品了。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古人把目光投向了梅花的美?

  这就不得不说“古今第一梅花诗”了。

  

  《驿寄梅花》

  [三国·吴] 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这首诗写于1700多年前,作者陆凯,字敬风,吴郡(今苏州)吴人,是丞相陆逊的族子,曾做过荆州牧(荆州的最高官员)。

  初春时节,江南梅花盛开,明媚鲜艳。身居江南的陆凯想念远在长安的朋友,于是折下一枝梅花,委托驿站负责传递文书、信件的人,代为传送给远方的朋友。

  在交通落后的三国时期,从长江之南到渭水之滨,费时费力。陆凯的这一枝梅花,究竟能不能送到朋友手中,是个疑问。但这份珍贵的情谊,的确流传千古。而这美妙的“一枝春”,也就此开了歌咏梅花的先河。

  此后的中国文化和文学作品里,梅果的酸甜味渐浅渐淡,梅花的香味越来越醇。

  3

  到了东晋、南朝以后,梅以花闻天下,梅花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

  当时的建康(南京)城里,从皇家园林到私人园林,都时兴植梅,赏梅。欣赏之余,人们也吟诗作赋歌咏梅花。有名的乐府诗《梅花落》,就产生于这一时期。

  来欣赏一组那时候的“南京人”写给梅花的诗。

  

  《梅花落》

  [南朝·宋]鲍照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风飙,徒有霜华无霜质。

  

  《梅花落》

  [南朝·梁] 吴均

  隆冬十二月,寒风西北吹。

  独有梅花落,飘荡不依枝。

  流连逐霜彩,散漫下冰澌。

  何当与春日,共映芙蓉池。

  

  《咏早梅》

  [南朝·梁] 何逊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qióng)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芳树》

  [南朝·梁] 顾野王

  上林通建章,杂树遍林芳。

  日影桃蹊色,风吹梅迳香。

  幽山桂叶落,驰道柳条长。

  折荣疑路远,用表莫相忘。

  

  《梅花落》 

  [南朝·陈] 陈叔宝

  金砌落芳梅,飘零上凤台。

  拂妆疑粉散,逐溜似萍开。

  映日花光动,迎风香气来。

  佳人早插髻,试立且徘徊。

  杨柳春楼边,车马飞风烟。

  连娉乌孙伎,属客单于氈(zhān)。

  雁声不见书,蚕丝欲断弦。

  欲持塞上蕊,试立将军前。

  

  《梅花落》

  [南朝·陈] 苏子卿

  中庭一树梅,寒多叶未开。

  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

  

  《早梅》

  [南朝·陈] 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岁暮还宅诗》

  [南朝·陈] 江总

  悒然想泉石,驱驾出城台。

  翫(wán)竹春前笋,惊花雪后梅。

  青山殊可对,黄卷复时开。

  长绳岂系日,浊酒倾一杯。

  

  这一组诗中,《梅花落》居多。

  《梅花落》是乐府横吹曲调,据说是西汉李延年所作,但真正把《梅花落》发扬光大,是自魏晋南北朝。此后至唐宋元明清几代一直流传,和《折杨柳》一起成为笛曲的代表。

  

  唐诗当中,常常直接用“梅花”指代“梅花落”。

  比如,李白《黄鹤楼闻笛》诗中有这样的句子:“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五月怎么会有梅花落下呢?其实这里指的是乐曲《梅花落》飘进诗人的耳朵。

  高适《塞上听吹笛》诗中也有“梅花”出现:“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梅花的生长分布,在唐代的北方边塞地区很少,这里的“梅花”,也指乐曲《梅花落》。

  4

  六朝时期的南京人,喜爱梅花到了痴迷的程度。

  《梅花落》的版权被西汉的李延年先占了,东晋不甘寂寞,擅长音乐的大将桓伊,以梅花为主题谱曲,作出后来名闻遐迩的《梅花三弄》,同样倾倒无数人。

  当时的南京人,写梅花、画梅花、听梅花,还流行画梅花妆。

  梅花妆来得很神奇。

  南朝宋武帝,就是那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有个宝贝女儿——寿阳公主。公主贪玩,有一年正月初七,风和日丽,院子里的梅花开得正好,公主卧在含章殿的檐下玩耍。微风吹过,有花落在公主额头上,印出五个花瓣。奇异的是,那五个花瓣怎么拂也拂不掉。

  皇后见到以后,叮嘱宫女,留着五瓣花印,看能留多久。过了三天,梅花印才终于洗掉。

  自那以后,宫女们都模仿寿阳公主的样子,在额头上画梅花印。这个风气直到唐朝还很盛,正是梅花妆。

  可以吃,可以看,可以画,可以写,可以听,还可以……

  撩这一枝春,自六朝,魅力无穷尽。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白雁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