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1年2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92岁奶奶心系南京城墙
背后有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
  谢竹如和陪了她16年的猫
  谢竹如和李廉
  谢竹如整理李廉生前的书橱
  谢竹如在弹钢琴
  南京举行“颗粒归仓守护城墙”一周年活动,2017年11月29日,现代快报做相关报道

  “蜡梅又冒新芽了,你好好陪着城砖,城砖陪着我。”冬日黄昏的小院里,谢竹如将城墙砖摆好,嘴里轻声念着,仿佛它们能听懂自己的话。今年92岁的谢竹如是南京大学李廉教授的遗孀,是南京年龄最大的城墙保护志愿者。院内的十几块城墙砖,也见证了他们携手相伴的岁月。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白雪银 文/摄(除署名图片)

  他鼓励她“偷”来

  散落的城墙砖

  谢竹如与南京城墙的故事,李廉是最初的参与者。1995年,谢竹如和老友相伴到南京前湖附近游玩。路过后宰门时,她发现紧靠着明城墙的地上,散落着许多碎砖。在附近的农贸市场里,一些菜农在用这些城墙砖搭灶台生火做饭。看到眼前的景象,谢竹如很是痛心。回到家后,她把这件事告诉了李廉。

  “他很生气,说我们要想办法收集一些散落的城墙砖,不然以后就找不到了。”于是,谢竹如骑着自行车去了后宰门,悄悄捡了三块城墙砖,绑在后座上驮回家。“城墙砖太重了,那段路我骑了一个多小时,中间休息了三次,回来之后满头大汗。”谢竹如回忆说,当时她不敢坐公共交通,怕拿着城墙砖引起别人注意,“我当时跟李廉说,这叫‘偷’啊!他说,就是偷也要偷回来。”

  “回到家,李廉看到城墙砖特别高兴,用红布包起来,当宝贝一样放在床底下。”谢竹如说,李廉年轻时就有很强的城墙保护意识。1940年,李廉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南京开展地下党工作。南京解放前夕,李廉有项任务是保护南京城墙不被破坏。他联合一些历史学家画地图,标注了南京哪些地方有古迹、哪些地方不能打炮等,最后解放军没有破城墙入城。谢竹如说,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南京城墙被推倒了很多,李廉很伤心。“有一次他拉着我去解放门,说你看城墙上都有烧制者的名字,这是老百姓的血汗,推倒太可惜了。”

  正是从那时起,谢竹如深刻感受到南京城墙的意义。“南京城墙是‘个人负责制’,质量有严格要求,上面有铭文,价值很高。”自此之后,只要报刊上有关于城墙的文章,谢竹如都会收集起来,对南京城墙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进修时意外结缘,十年后携手相伴

  1929年,谢竹如出生在江苏连云港的一个书香世家,18岁时来到南京学习声乐。南京解放后,她作为文工团成员跟随部队辗转浙江、上海等地,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才和第一任丈夫在安徽定下来,后在淮南煤矿专科学校(现为安徽理工大学)担任大学老师。

  1981年,谢竹如来到南京大学进修哲学,当时的授课老师正是李廉。“当时对他没有特别的印象,10天的进修班上完,我就回去了。”几年后,谢竹如的第一任丈夫去世了,原本只想安静地度过余生的谢竹如没想到,独自一人在异乡的日子并不好过,“亲人不在身边,只能写信向几个在南京的老战友诉说。”

  信件寄出去一个月后,谢竹如没有等来回信,但等来了三个从南京赶来的老战友。“他们一进屋就对我说:谢竹如,跟我们去南京生活吧,你一个人在这里我们不放心。”谢竹如在感动之余也很疑惑:去南京做什么呢?老战友们早就猜出她的心思,从包里拿出一张照片,谢竹如一看,正是自己曾经的哲学老师李廉。原来,战友们和李廉也是多年好友,李廉的第一任妻子去世好几年了,他们有意撮合二人。

  “当时我有点蒙,老战友就向我讲了李廉的情况,劝我不妨先和他们去南京看看。”来到南京后,谢竹如和李廉接触了,也许是因为二人的经历和爱好相似,他们聊得很投机。“他经历的磨难比我还多,我很欣赏他身上那股不怕苦不怕难的劲儿。”谢竹如和子女商量后,决定来南京生活。1991年,谢竹如带着不多的行李和一大箱书,来到南京。

  他走了,但城墙砖一直陪着她

  2001年,谢竹如和李廉搬到了南大家属楼,那城墙砖也一起带着,就放在家中的小院里。住他们隔壁的一名历史老师,想在家里挖洞种葡萄树,挖着挖着就挖到一块砖头,紧接着挖出了十几块。“拿出来一看,竟是城墙砖。后来这个老教授搬到外地去了,我们就把这些城墙砖一起放在院子里。”谢竹如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李廉经常叮嘱我:这些砖头都是国家的,总有一天会回收的,我们要保存好。

  2011年,李廉教授与世长辞,家里只剩下谢竹如。“我担心啊,我年纪也大了,子女不在身边,走了之后,这些城墙砖托付给谁呢?”于是,谢竹如开始留意城墙砖回收的信息,最终和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取得联系,“我把工作人员的电话号码给了家里的保姆,如果哪天我走了,她会第一时间联系他们,把城墙砖接走,我也算是完成了老伴交给我的任务。”

  谢竹如回忆说,李廉除了对待学问认真,在生活中对自己很体贴。“我喜欢唱歌,他就陪我去参加合唱团,严格来说他唱得真不怎么样,但为了鼓励我唱,就一直陪着我。”谢竹如说,两人在一起的日子从来没吵过架,如果有事闹了不愉快,总是李廉先低头,“但他嘴上不好意思道歉,就给我写长长的检讨书,现在想想,也挺好玩的。”李廉去世后,亲戚多次邀请独自一人生活的谢竹如去上海居住,都被她拒绝了。“在这里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我舍不得走。”

  时至今日,小院里仍保持着李廉在世时的模样,大门旁的一簇金银花是李廉生前种下的,冬日里尤显翠绿。“我们都喜欢种花,平时就让小花们陪着城墙砖。”谢竹如说,每每看到城墙砖就会想起以往的日子,仿佛老伴还陪在自己身边。

  同样不变的,还有二老房间的摆设。客厅里最显眼的位置,挂着李廉的两幅字画,谢竹如每日会坐在底下弹钢琴,家里的老猫在一旁守着。“我们在家的日子,最喜欢在一起看书,家里的七个书橱都装满了。”谢竹如说,如今老伴的遗像就摆在书橱里,“想他的时候,我就上一炷香,让他知道,我没有忘记。”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