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1年2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十四五”开局
南京创新名城如何再攀高峰?
  南智光电的实验室(江北新区)
  硅巷青年创新港(秦淮区)
  中软国际(雨花台区)
  幕府创新区航拍图(鼓楼区)
  本版图片由南京市委宣传部提供
  扫码看视频

  谈及南京,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六朝古都、天下文枢”。但近年来,南京的名片多了一张“创新名城”,这得益于三年前南京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今南京在科技创新领域形成了一片广阔的高原,并在2020年将南京经济实力送到了全国前十强。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要扛起省会担当,展现创新名城新风采,成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南京将如何在创新高原上再攀高峰?近日,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南京市主抓创新名城建设的多个部门。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熊平平 卢河燕 周明

  三年实践回应“金陵之问”

  2018年1月2日,南京召开“新年第一会”,会上,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发出“金陵之问”:作为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5年、10年乃至20年之后,南京拿什么和其他城市竞争?

  压力真真切切摆在南京面前,面对激烈的城市竞争如何突围,南京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金陵之问”问到了南京人的心坎里。

  答案是“创新名城”,南京提出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即建设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当时的解释是,因为南京已经到了“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创新抓得不实更不行”的发展阶段。

  定了战略,“创新名城”就像一根指挥棒,在全城掀起了一场持久的建设行动。自2018年开始,南京每年的第一会、“一号文件”都聚焦创新名城建设,市委书记招揽八方力量,就全城创新工作部署动员。

  南京市委创新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贾尚斌表示,除了每年的“一号文件”,南京还提出了“十项工程”,包括“两落地一融合”工程、创新人才集聚工程、战略科技引领工程、创新企业倍增工程、高端产业培育工程、一流园区建设工程、重点改革突破工程、开放创新提升工程、创新惠民拓展工程、创新环境优化工程,每一项都分别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

  南京科研资源密集,拥有高等院校53所、部属科研院所63家,是创新名城建设的重要力量,但如何将这些优质的科研资源与南京这座古城融合,缺乏经验,而创新名城建设要解决的便是这一难题。

  2018年4月,南京大学与南京江北新区合作共建的光电集成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南智光电)注册成立,经过近三年发展,目前该机构已有40名全职员工,并拥有微纳加工设备34台套,覆盖从光刻、镀膜、刻蚀、封装等全工艺环节,有研发和小批量试产能力,并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此外,南京栖霞区的南大天域研发电力物联网芯片,专注于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等领域,安捷智造依托南京理工大学毫米波重点实验室,致力于毫米波雷达方面的研究,两家企业都迅速成为所在领域的领先企业。

  这些企业是南京促进高校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的典范,相类似的校地合作案例在南京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让古城的土地上长出了一片具有创新基因的森林。

  据统计,南京高企数量从2017年的1850家增加到2020年的4680家,在副省级城市居第4位,2021年预计将达到7000家;独角兽企业从2家增加到15家,位居全国第5;南京高新区在国家级排名大幅提升14位,现列第15位。

  三年实践成果是回应“金陵之问”的最好答案。

  在高原上攀高峰

  数据显示,2019年底,南京全市GDP连续11个季度保持8%左右增速,六成以上经济增长来自科技创新贡献,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近25%。

  即使面对2020年疫情大考,南京经济快速复苏,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8万亿元,可比价增长4.6%,经济总量跻身全国十强之列。

  “三年来的创新名城建设让南京实现了大步发展,比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南京综合排名跃升至第21位;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南京位列第四。”南京市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处处长王德洋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南京已经初步走出了一条体现新时代要求、具备特色的创新之路。

  “但是我们的创新仍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南京高原很多,高峰比较少。”王德洋说。

  “高原很多,高峰比较少”是对南京当前创新名城建设的真实写照,因具有先进的经济产业基础与科研实力,南京在各个领域都走在全国前列,但在行业顶尖与领先领域,南京则与一线城市存在一定差距。

  “我们在接下来工作中,提出要在高原上出高峰。”王德洋说,未来五年南京要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建为高峰来进行冲刺,努力突破一批从0到1的重大科技成果,为铸造科技领域“大国重器”作出“南京贡献”。

  “十四五”期间,南京如何攀高峰?

  南京市委创新办列出了重点:一是推动紫金山实验室开展重大任务攻关研究和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建成国家实验室,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建设专业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成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二是联合高校院所,加快紫金山科技城、中科院麒麟科技城高水平建设,打造紫东科创大走廊,塑造创新地标。

  此外,还包括瞄准综合交通、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基础设施;以及实施自主创新登峰行动,支持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和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盟,制定产业链技术攻关清单,建立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项目库并实施动态管理,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

  2021年如何发力?

  2021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有了过去三年的实践经验,南京将如何开展创新名城建设?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创新名城建设,南京市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指标任务:2021年力争实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48%,科技型中小企业1.2万家,高企净增30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75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高新区在全国实现争先进位,以及全年确保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医药与生命健康、新能源汽车等8条产业链规模增长20%以上……

  王德洋告诉记者,南京市发改委2021年重点工作,包括推动未来网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紫金山实验室的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建设进度,2021年完成光传输网络覆盖不低于27个主干节点等方面。

  南京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方靖对记者表示,2021年会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加大培育力度,强力推动科技型企业“小升高”“高升规”,量质并举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并加快推进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提升市场化能力,建立新研机构动态管理制度。

  此外,科技局还将推进高新园区优化体制机制,深化高新园区“1+N”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南京高新区总部实体化运作,完善高新区发展集团公司职能。加快推进国家农高区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和产业项目,继续推动城市“硅巷”和大学创新港建设。

  南京市工信局对记者表示,2021年将聚焦龙头企业壮链,每条产业链培育30家“链主企业”、打造3至5个特色产业园区,再实施20项以上关键技术突破,积极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信创科技平台等重大平台建设,并创新发布1000个以上重点应用场景,支持创新产品市场化推广。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