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社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1年2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为何要找到十一年前的“春运母亲”

  如果说,春运表达的是一种不是节日胜似节日的主题的话,那么搭建在“春运”之舟上的凡夫俗子的理想图,更加成为让人梦牵魂绕的世间亮色

  镜头一瞬即永恒。

  2010年1月30日,新华社记者周科在南昌火车站拍下了这样一张照片:一位年轻母亲被巨大的行囊压弯了身躯,左手里的背包眼看拖地,右臂中还揽着一个穿着干净整洁的婴儿。女子红扑扑的脸上,一双大眼睛透着坚韧。名为《孩子,妈妈带你回家》的照片让无数网友落泪是金,成为著名的“春运表情”。

  11年来,不少网友一直牵挂着她。昨天终于有消息,记者在四川大凉山找到了照片中的“春运母亲”巴木玉布木。当年,她走出大山,在南昌一家烧砖厂搬砖。被记者拍到时她正行色匆匆赶回老家过年,这趟行程,巴木玉布木花了三天两夜。这份艰辛似乎成为她今日安定日子的某个伏笔:搬进了钢筋水泥架构的新房,年收入达到了10万……这是中国脱贫故事中的一例。

  那么,我们为何牵挂“春运母亲”?我们为何要寻找“春运母亲”?

  因为我们都是星光之下的同行者,我们都是同一条路上的“知心”人。在“春运”这个词第一次现于媒体之后,40多年来,国人行色匆匆,一次次完成着号称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迁徙,一次次表达着直指人心的人间冷暖。每一双粘着家乡尘埃的脚印背后,都有一个家园、一缕炊烟;每一个为人父母者背扛手拎不惧艰辛的背后,都有一份牵挂、一个梦想。我们都懂得,过年回家的质朴意义;我们都懂得,同车而行心潮澎湃的共鸣实质。“八千里路云和月”只化作一句歌词:火车快开,请你赶快,送我到远方家乡爱人的身旁。

  如果说,春运表达的是一种不是节日胜似节日的主题的话,那么搭建在“春运”之舟上的凡夫俗子的理想图,更加成为让人梦牵魂绕的世间亮色。那是《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步履不停,那是《大江大河》中“杨巡”的愈挫愈勇,那是重庆棒棒哥冉光辉的十年如一日,那是巴木玉布木的始终微笑——那张照片,正是她带二女儿回家的时候。不幸的是,她的二女儿回家后不到半年就因病去世。自此,她再也没有外出打工。2011年,她的第三个孩子在出生后10天也不幸离世。然而,再次出现在记者镜头里的巴木玉布木,还是满脸灿烂笑容。经历苦难者才知道苦难的重量,才知道微笑的重量。

  “生活那么难,她的笑还能那么甜!”生存不易,网友的话说出了你我面对困境时的不屈服、不放弃。这正是当年的“抓拍”和今天的“重现”,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寻找“春运母亲”巴木玉布木,是穿越时空的一场祝福,是奔忙于大地上的一场见证。此心为安然于世的“春运母亲”而暖。

  现代快报评论员 戴之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