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没有证据说明,除枣庄该企业外,其余厂家生产的奶枣有问题。笼统、含混地称呼,会造成信息混乱,极不利于其他厂家的正常生产销售。称其“山东涉疫奶枣”,事实原貌就得不到精准反映了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宇红2月1日通报,经摸排,该省枣庄市一企业使用涉疫食品进口原料乳清粉生产的奶枣已销售22.22吨,其中,线下销售17.72吨,涉及3省5市,共9家经销商;线上销售4.5吨,共13944单,涉及北京、福建、甘肃等25个省(市、自治区)的321个市县。根据回访反馈,目前该批产品所有流入地涉及人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与此同时,疾控专家表示,这批涉疫奶枣所携带的新冠病毒较大可能性是核酸片段或死病毒,几乎不存在活病毒,感染人的可能性极低。
这一通报,数据清晰,去向明确,加上专家的表态,应能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人们心中的担忧。事件发生以来,从国家层面到地方,高度重视,采取了有力举措,将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了最低,这是令人欣慰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山东涉疫奶枣”成为一大关键词。这样的表述并不妥当。
众所周知,奶枣是近年来火起来的网红食品。市场兴旺,生产端就积极。奶枣的“发源地”被认为是济南,而目前在山东省内外,生产奶枣的企业并不少。现有的涉疫奶枣仅仅是枣庄市一家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若统称为“山东涉疫奶枣”,岂不是以偏概全,让山东省内那些无辜的企业、无辜的奶枣躺枪?
要知道,并没有证据说明,除枣庄该企业外,其余厂家生产的奶枣有问题。笼统、含混地称呼,会造成信息混乱,极不利于其他厂家的正常生产销售。前述涉疫奶枣的出现,已经对消费心理产生了一定影响,令市场出现了一定波动。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严加区分,谨慎传播,防止造成误伤。
当然,称其“山东涉疫奶枣”,有用语简洁、便于概括的考虑。但这样一来,事实原貌就得不到精准反映了。正确的表述该是前述发布会所言。
涉疫问题不要地域化,这是一个常识。而这一“命名”之道,有违常识,有违社会观感。还需注意的是,这种“命名”之道,也易陷入污名化的泥沼,或为地域化“爱好者”所利用。
疫情背景下,企业生产销售是生命线。助力企业,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像这样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一市一企业生产的问题奶枣“升格”为一省之问题奶枣,很可能给人带来难以想象的麻烦,谈何助力呢?即使是无心之失,也颇具伤害性。确定一起事件的提法,当谨慎再谨慎。
现代快报评论员 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