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为保护学生视力,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等,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校也要将其纳入日常管理,并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引导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南京中学校长张恒柱曾以《别让手机偷走你的梦想》为题进行演讲引发全网热议,此次他撰写的这篇演讲稿作为《通知》的解读文章,也出现在了教育部的官网上。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黄艳
学生原则上不得带手机进校园
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通知》强调,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通知》指出,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各校要做好家校沟通,家长应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通知》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及时解决学校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督,确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部官网发布南京校长文章解读新政
现代快报记者发现,在教育部官网上的文件后,专门附了一组解读文章,第一篇文章就来自南京的张恒柱,标题为《别让手机偷走孩子梦想》。2018年春季新学期开学典礼上,时任南京市第九中学校长的张恒柱,以《别让手机偷走你的梦想》为题进行演讲,直击学生使用手机的痛点。
张恒柱现担任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副局长、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校长。他在文中表示:现在,手机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大的困扰,已经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在中小学校,如何加强学生手机管理,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管控中小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已成世界共识。多个国家已经通过立法或者其他形式明令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或者课堂,有的规定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学生才能使用手机,芬兰禁止向初三以下的学生销售手机。手机不当使用还会给儿童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如造成记忆力衰退、睡眠障碍、视力下降等问题。
他建议,学校有效管理学生手机,可通过管理、诊断、教育三步法。家长、学生、教师三方一起制定一个共同的手机管理制度,帮助学生在学校、家庭都能遵守规定,慢慢养成良好习惯。一般还是会有些不能遵规守纪的学生,那就需要进行个案诊断,主要诊断“手机对这个孩子的意义是什么?”“学生没办法放下手机背后的成长诉求是什么?”等问题,以便增加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现在,不少家长甚至老师简单地用没收、摔手机的方式解决问题,实际上这是激化矛盾。教育方法要入情入理,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有些办法可以让孩子慢慢远离手机,如增加户外活动,帮助孩子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等。
假期怎么办?要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管理
“感觉和孩子说手机这个事以后有底气了,但是假期怎么办?”初二学生家长宋女士看到新政策又喜又忧,因为学校必然会根据政策规范管理,但现在孩子们放假在家,手机使用几乎处于失控状态。
2月1日下午,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张恒柱校长,他坦言,距他2018年的演讲已经过去了近三年,但他感觉手机对孩子们的消极影响有增无减。可以说,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也是造成亲子关系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手机的管理是刻不容缓的。他认为,政策出台非常有必要,但光靠政策不够,需要老师、家长、学生几方面的协力。他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之前在九中担任校长时,对手机的管控是由学校和家长及学生三方进行约定,如果学生违反,他就对受到的惩罚能够理解。他认为,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去处理手机问题。在他现在所在的十三中,主要是用为学生培养健康、高雅的兴趣来减少学生被手机吸引。持续开展的“在大树下读书”活动,学生们可以在经典夜读小组读书,可以通过参与读书讲座学会挑书,通过阅读还能赢得读书券等奖励。同时,学校会通过大量的体育活动,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到活动上。
张恒柱表示,假期里管理手机的确不易。他表示,如果孩子非常排斥,回家后会更变本加厉地使用手机,所以家长一定要教育和管理并用。他说,现在的家长基本手机不离手,钱包可以不带,手机不能不带。家长应该做孩子的榜样,和孩子讲明自己使用手机的用途,可以让孩子在假期适度合理使用手机,用来浏览信息、收集信息。他还分享了自己家庭的做法,在孩子上中学时,全家人会在共同区域,合理使用手机,这样的做法,孩子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