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老头刚见到我时,我穿着白大褂,扎着两个麻花辫,从办公楼里走出来,脸上还带着笑容。老伴说他就是被我的笑容迷倒的,对我是一见钟情!”回忆起和老伴初见的画面,许启鸾的脸上漾起了笑意。今年83岁的许启鸾和丈夫冯效福共度了人生的大半辈子,他们携手走过了银婚、金婚,迈入了钻石婚。结婚62年,儿女双全、四世同堂,老两口对现在平淡而幸福的日子感到很满足。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陆雨潇 文/摄
结婚60载,十年前第一次穿上婚纱
年轻时的许启鸾,在原南京714厂做与化学分析相关的工作。性格开朗的许启鸾扎着双马尾,总爱眯着眼睛笑,是同事眼中的开心果。“经常有同事问我,为什么你每天都乐呵呵的,这么开心,难道你就没有烦心事吗?”
许启鸾告诉记者,对待生活,她一直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开心是一天,难过也是一天,为什么不用乐观的心态看待呢?困难摆在面前,想办法解决就是了。”
丈夫冯效福就是被她的乐观吸引,继而深深地爱上了她。
他们刚结婚时,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他叫了一辆三轮车来迎亲,我带着梳子、镜子这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就出嫁了。我们用的都是旧床、旧被褥,也没办什么婚礼,婚纱都是十年前才穿上的。”
许启鸾一直记得自己第一次穿上婚纱时的情景,“当时,南京地铁举办了一场集体婚礼,我和老伴作为金婚代表,为新人们送上祝福。也是那个时候,我才有了婚纱照。”
在集体婚礼现场,丈夫冯效福还分享了他对婚姻的感悟:“步入婚姻就意味着柴米油盐。俗话说‘夫妻不打不吵,不能白头偕老’,磕磕绊绊是生活的点缀……”许启鸾告诉记者,结婚62年,两人不是没吵过架,但总会有一个人主动道歉。“夫妻俩哪有隔夜仇,有时候我主动倒杯水,有时候他道歉说自己太冲动了。只要有一个先低头的,自然就和好了。”
离家一个月,丈夫写下浪漫情书
在许启鸾夫妻俩看来,只要夫妻恩爱、齐心,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我们年轻那会,每天想的都是怎么把工作做好。晚上下班回来,还会把各自的烦心事说一说,有时候聊完了,烦心事也跟着消失了。”
婚后没多久,夫妻俩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起名为冯困坚,就是希望孩子能在困境中学会坚强。“女儿没让我们失望,在她从事的行业发展得很好。”许启鸾指着厨房上方的燃气热水器骄傲地说,“这是女儿怕我们冬天用水太冷,新给我们换的,就连我和老伴身上的羽绒服,也是女儿带我们去商场挑的。”提起女儿,许启鸾满是自豪,“汶川地震那会,女儿还瞒着我们,偷偷去汶川当志愿者,听说差点被石头砸到了头,可把我们俩担心坏了。”
夫妻俩不仅有个贴心的“小棉袄”,儿子也是他们的骄傲。“我儿子之前在北京做文艺工作,发展得也很不错。”说到这,许启鸾突然回忆起自己去北京看望儿子时,老伴做过的最浪漫的一件事。
上世纪90年代初,许启鸾前往北京看望儿子,在那边一待就是一个多月。“有一天,我突然收到了一封信。没想到是他给我写的情书。”丈夫偶尔的浪漫让许启鸾内心倍感温暖,“后来没多久我就回去了。”
喜欢读书看报,夫妻俩是快报的老朋友
儿女大了,结婚成家,他们也老了。退休之后,他们感觉自己可以为社会做点事情,于是便开始帮助起身边的困难孩子,“我们之前资助了一个溧水小姑娘10多年,直到她嫁去外地前都一直保持着联系。现在只要看到有需要的人,我们都还是会资助的。”
白天起床准备早饭,在家读书看报,偶尔看看电视,周五出去和票友们一起亮亮嗓子,唱唱京剧……退休后,夫妻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我平时喜欢读唐诗,现在桌上摆的这本就是我最近在读的。我俩还有个共同爱好——都喜欢看报,家里订了四五份报纸,其中就有一份现代快报。我们一直是快报的忠实读者,之前资助的溧水小姑娘,就是通过快报认识的。”许启鸾说。
受疫情影响,许启鸾减少了外出参加文艺活动的次数,转到线上和新老朋友们“见面”。“我很喜欢结交新的朋友,所以我的微信里有好多群,里面既有和我年龄差不多的老年人,也有二三十岁的忘年交。”
许启鸾告诉记者,别看她现在80多了,一点都不影响她出门参加“社交活动”。“我现在眼不花、耳不聋、牙口还很好,就连爬山都喜欢穿高跟鞋。别人问我健康的秘诀,其实就是四个字:乐观积极。在笑里过日子,怎么能不年轻呢。”许启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