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鼎》《青韵》《蝶恋花》《双鱼》《生肖系列》……在无锡市新城中学课程中心美术室,展示着一件件“蓝印花布”美术作品,令观赏者赞赏不已。
这些作品都是新城中学初二年级学生设计并动手制作的。“蓝的干净纯澈,白的纯洁无瑕,没想到这些朴拙优雅的传统民间艺术作品出自于学生们之手,孩子们太厉害了!”老师们对这些初二学生创作的“蓝印花布”作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被誉为“民艺之光”的蓝印花布,也称“灰缬”“药斑布”“浇花布”,至今已有1300年历史,是一种常见的传统民间花布,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蓝印花布的工艺由江南传到江北,形成了以江苏为中心的主要产地并影响了全国,各地的民间艺人又结合本地民风民情创作了不同风格的图案。
新城中学秉承“以美育人”和“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围绕“民间艺术进课堂”的总体构思,结合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目标,立足教材,挖掘深度,以“蓝印花布”为突破口开展实践研究,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识。在团队合作中,老师引导学生们探究蓝印花布制作过程中科学与艺术结合的规律和方法,学会综合借鉴相关资料大胆创新。
“从染缸提起花布的那一刻,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了,为啥花布成了绿色呢?”学生小鲍和小范是此次活动的积极分子,他们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发现刚出染缸的花布接触空气后不断氧化,颜色就随之越变越蓝了,终于明白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理。
小李平时是个沉默的孩子,没想到第一次接触蓝印花布后就像着了魔一样,午间、放学前,一有空就主动来美术室请教学习。他率先完成了初二(4)班第一块花布,在同学们佩服的眼神中,小李腼腆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老师,我会使用缝纫机,让我来为剪裁的花布缝个边”,初二(3)班的美术课代表小朱同学自告奋勇。历经2个月,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真实情景中构思设计、刻版、上桐油、刮浆、染布、刮白,历经6道工序,终于合作创造出一件件具有个人审美体验的蓝印花布作品。
在初二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制作蓝印花布,新城中学美术学科组也算是个挑战。在第一阶段研究告一段落后,他们还计划拓展延伸,后期还会考虑继续推进扎染或蜡染的实践研究。
“我们开展‘民间艺术进课堂’实践研究,既是扎实推进‘体艺2+1+1’项目,也是学校劳动教育的一个缩影”,校长王超说,新城学子在“做中学”,又在“学中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合作创造中提升了他们的核心素养。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