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7版:小记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1年1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非遗进校园,共筑传承梦
  陶老师演示炭精画揉擦技法 学校供图

  1月13日中午,常州炭精画非遗传承人陶通老师走进钟楼实验小学,为现代快报小记者们讲述炭精画非遗故事,现场演示揉擦技法,让大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明白保护“非遗文化”的意义。

  今天我认识了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炭精画。它来源于国画但又区别于国画。炭精画的意思就是把炭磨成细小的粉状进行作画。它的特点是无需任何媒介(水、油、颜料等),而且还永不褪色。炭精画需要用毛笔画,只需要用笔尖上面的部分,然后用胶水进行固定就可以了。

  我们的讲师是炭精画的传承人,她给我们看了很多炭精画的作品。后来,她为了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作炭精画的乐趣,就把我们分成了五组进行作画。我欣赏到了同学们的作品,有凶猛的老虎、陡峭的山峰、美丽的花朵……每一幅都十分逼真,层次丰富,细腻动人。

  三(16)班 傅星宇 指导老师 徐一丹

  

  学校和现代快报为我们钟楼实验小学的小记者们专门组织了一场有趣的“炭精画公开课”。炭精画历史悠久,它始于国画,但又区别于国画,它是用毛笔蘸木炭的粉末在纸或石头上作画。画这种画时,用的毛笔和写书法时不同,画笔的毛很硬。老师说画画要注意,不能让炭精粉沾到水,这是因为如果炭精粉沾水就会变得黏稠。老师准备了几张白纸和黑纸,还有炭精粉和药棉以及毛笔。老师首先将已经准备好的山形白纸放在扇形黑纸的上面,然后用药棉蘸了彩色的炭精粉在山形白纸上点涂作画。这时画面上出现了青山绿水的颜色,看到这些我感到无比惊讶,老师不仅画得很快,而且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三(1)班 李鑫阳

  

  星期二中午,我们学校的小记者到三楼去参加一个活动,组织活动的老师是陶通。陶老师教的内容是炭精画。陶老师上课的时候说:“炭精画也叫炭画”,历史悠久,来源于国画,也区别于国画。

  我还知道了,考古人员在洞篷的地面上发现了17000年前作画的木炭颜料,这也是早期人类作画的工具。炭精画就相当于17000年前的照片。

  陶老师给我们讲课时,我们互动得非常开心,也觉得很有趣。

  三(13)班 张馨月

  

  为了让我们小记者近距离接触炭精画,陶老师现场作画一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丰富的作画工具,有毛笔、放大镜、九宫格,这些工具在陶老师的手中如有神,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每个小记者都屏住呼吸,期待着,期待着。还有几个小朋友参加了作品的创作,终于,一幅神奇的山水炭精画完成了,巍峨的群山赫然屹立在大地上,丰富的色调层次好美啊!

  三(2)班 蔡辰洋

  

  陶老师给我们讲炭精画的由来:大概就是古代的时候因为没有颜料,大家就想办法拿木炭来画画。到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了五颜六色的颜料,大家把这些颜料加到炭粉中,画出各种五彩缤纷的图画。最后,老师把炭精画的工具给我们介绍了一下,和别的作画工具不同的主要有炭精粉、纱布和药棉。老师拿出纸来让我们试了一下,药棉粘上炭精粉在纸上顺着轮廓来回地摩擦,一幅画的整体就出来了,果然很好玩,很神奇。老师还拿出来一幅非常漂亮的炭精画,名叫《千里江山》,真的是气势宏伟、波澜壮阔。我想着什么时候我也能画出这么好的画就好了。

  三(9)班 许浩洋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炭精画的历史以及作画方法。”这是非遗传承人陶老师在给我们讲炭精画的知识。一节课下来,我学到了不少知识,我来给大家讲讲吧!

  炭精画属于“非遗”。炭精画的起源很早,在17000年前就出现了,它有一个很强的本领——可以长达百年不褪色。它来源于国画,又区别于国画,相同点是它们都用毛笔作画,不同点是国画需要媒介,而炭精画无需任何媒介。

  为什么我们不熟悉炭精画呢?因为炭精画一开始是黑白的,到了上世纪30年代,上海有了彩色炭精画,也出现了拍照技术,炭精画就逐渐被人们遗忘了。

  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了解了炭精画,更激起了我对非遗文化的探索之心。

  三(10)班 张梓妍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