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新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1年1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望虞楼前

  □南京 雷雨

  年前年后,到了南通,都要来大江之畔五山脚下流连徘徊。

  查张謇年谱,一百年前的正月初,天气寒冷,张謇的日程还是安排得很紧凑,他三日渡江赴沪,到吴淞察看商埠局,对一切比较满意。而后前往常熟虞山脚下,去祭扫恩师翁同龢坟茔。翁墓保存完好,与其父翁心存、其兄翁同书、翁同爵比邻而卧,古柏森森,荒草离离。张謇跪拜叩首,留影为记。过江返回南通后,他回想起17年前来常熟看望老师,床前密语,把臂而谈,恍如昨日,但他回到濠南别墅三天后,翁同龢就抱恨辞世。张謇闻听噩耗,五内如焚,再次过江,送别恩师。

  张謇回想与恩师诸多交往,情难自禁,写就《虞山谒松禅师墓》,诗中有“凄惶病榻语,万古重丘岳”“抵死保傅衷,都忘编管辱”之语,更有“期许敢或忘,文字尚负托”“平心感遇处,一一缭心曲”的感念。这一年,张謇安葬他从荷兰聘请来的工程师特来克于剑山南麓,安葬沈寿于马鞍山东坡,而他更是念兹在兹,在马鞍山上修建虞楼,又称望虞楼,隔江遥望虞山,“缅想立朝姿,松风凛犹谡”,以示缅怀恩师,永志不忘。

  众所周知,张謇科举之路并不顺畅。所谓冒籍风波,令张謇父子颇为头疼。他到南京投考钟山书院,被丹徒韩弼元摈弃不录,改名再考,钟山书院院长李小湖取其第一名,又考于惜阴书院,该院院长薛时雨也取其首名。张謇投书韩弼元,岂有好话?有一长者事后告诫张謇“少年使气,更事少耳,须善养”,张謇深为叹服。1885年秋顺天乡试,张謇以第二名中“南元”,即南方人参加北方乡试的第一名举人,时年张謇虚岁33了。在此期间与翁同龢建立了师生之谊,自此交往密切。1894年,张謇参加因慈禧六十大寿特设的恩科试,会试、复试顺利通过,殿试又因翁同龢从中推荐,终以一甲一名独占鳌头,但此年张謇已经年过不惑。

  张謇因丁忧之故,辞官回乡,实业救国,筚路蓝缕。翁同龢默默支持,不遗余力。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开机后,一代书法大家的翁同龢欣然题联相贺:“枢机之发动乎天地,衣被所及遍我东南。”1904年,翁同龢去世前夕,自拟挽联一副,遗命张謇为之书写:“朝闻道夕死可矣,今而后吾知免夫。”

  虞楼位于长江岸边,马鞍山顶,从山路小径拾级而上,即可走近这座两层江畔名楼。登楼观江,常熟虞山,隐然在望。张謇为山门撰写楹联:“山根拟改丹砂井,江上唯瞻白鸽峰”。风雨仓皇,岁月蹉跎,虞楼曾荒废经年,如今已修葺一新,资料丰富,陈设齐备。一楼展陈为“虞楼春秋”和“笔墨春秋”,记述此楼的前世今生和相关诗文,二楼则是“师恩永怀”,回顾了这对状元师生的交往历程,凸显了张謇实业救国的不朽业绩,楼中还设有“松禅书房”和“笺谱坊”。大致是在翁同龢去世后的第七年,张謇赴京,见了袁世凯、奕劻等人,端方还要推荐他做宣统皇帝的老师,张謇大概是想起翁同龢的遭遇,予以婉言拒绝。他夜宿翁同龢曾经居住的二条胡同时,怆怀感伤,有如此诗作:乌衣不复谢家堂,马粪还传旧日王。八表风尘催日月,十年师友入沧桑。祇应元亮当疏傅,安问尚书况太常。说与危巢新燕子,落花欲罢已斜阳。

  状元师生,师生状元,成就一段旷世传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