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老城南,逛完老门东,沿着马道街一路往西,就可以走进小西湖历史风貌区,这一带的改造,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最近,沿街新开的几家咖啡店已经成为网红。走进街巷深处,不少院落仍在改造施工中,可以看出已初具雏形,其中一处特殊的房屋,吸引了大家关注的目光:两层的小楼,中间露出一段“小蛮腰”,没有水泥砂浆包裹,以青砖直接示人,仔细看,这些砖上还有清晰的铭文。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是一处使用了城墙砖的老房子,原本是民居,即将被打造为24小时书店。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刘静妍/文 顾闻/摄
除了“小蛮腰”,还有一面“素颜”墙
电钻的轰鸣声中,现代快报记者走进小西湖片区街巷深处,找到了这处房屋。屋外悬挂着有24小时书店标识的吊灯装饰,还有一块木板标识牌。
目前,房屋外形已基本收拾整洁。两层的小楼中间露出一段没有粉刷的墙体,整齐地露出三层砖,其中一些砖块上带有清晰的铭文。这栋房屋后,还有一栋一样高的小楼和它紧紧挨着,通过二楼的栈道相连。房屋之间,间隔不到1米的过道里,有一堵没有粉刷的墙,以“素颜”展示。参差不齐的砖块中,可以看到不少带有铭文的城墙砖。
推开玻璃门走进房屋,只见内部隔断分明,依稀可以看出原本的空间结构。狭窄的楼梯“镶嵌”在墙角,仅够一人上下。木质的房梁撑起“人”字形的屋架,木地板踩上去咯吱作响,透过窗可以看到对面的青砖黛瓦。
在房屋的二楼,走过一个有玻璃罩遮蔽的栈道,可以直接进入紧邻的另一栋房屋。再走几步,走上这栋房屋的阳台,这里向外连接着一段十几级的钢铁台阶,台阶直接通往一个大露台。这个露台悬空在旁边一栋房子的屋顶上,走上去,身后是整座24小时书店,向前看可以俯视鳞次栉比的黛瓦屋顶,还能远远望见大报恩寺遗址景区的塔尖。
对原有空间结构加固,城墙砖墙体不动
现代快报记者联系了小西湖地块改造项目建设单位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该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城砖是上世纪70年代下乡返城时,老百姓没有钱买砖盖房子,在城墙坍塌角上就地取材,用来盖房子的。居民按照征收政策已经搬离,房子由我集团公司进行改造。”
建设单位负责工程施工的经理凌小舟告诉记者,施工过程中,基本按照房屋原样进行加固,以保证房屋安全性,对剥落的墙面进行加固,没有对墙体进行拆改,没有拆下原本用到的城墙砖。
根据该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显示,这处房屋占地面积17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8平方米,将被改造为24小时书店和大师工作室。如何改造?设计理念是,利用原有的房屋结构并加固,对原有的房屋空间结构进行梳理,整理出前庭和后院作为小花园,在原有两栋房子之间用一“玻璃盒子”进行连接,空中架廊道以便利交通。屋顶部分,采用钢木屋架系统,形式轻盈,造型优雅,与建筑整体形成新旧交融。
改造城墙砖盖的老房子,会带来破坏吗?
对用到了城墙砖的老房子进行改造,会带来破坏吗?“如果房屋有产权,没有动迁计划,房主在保护城砖的前提下,是可以进行一些有限的改造的。”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王天文说。
现代快报记者联系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了解到,一旦发现哪些房屋使用了城墙砖,他们都会进行登记,以便于日后定期来巡查跟踪。
1月5日下午,接到现代快报记者反映的情况,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段本欢表示,从此前他们掌握的信息看,他们并不了解这处房屋使用了城墙砖,这是第一次发现。他立即和记者一起前往现场核实、拍照、记录,并表示会在登记册中再添上一笔。
对于“散入寻常百姓家”的城墙砖,该如何保护呢?“只要具备回收条件,比如遇到拆迁、改建等,拆下来的城墙砖,就不能再利用了,我们要依法回收。”段本欢告诉记者,对于登记信息在册的房屋,他们都会定期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