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践行嘱托开新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1年1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连云港市委书记项雪龙:
奋力开创“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新境界
  连云港市委书记项雪龙
  连云港邮轮母港 张言华 摄
  扫码看视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到地方考察就来到江苏,殷切期望江苏“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作为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连云港将如何践行嘱托,开启新征程的“高质发展、后发先至”?2021年1月5日,连云港市委书记项雪龙接受现代快报等媒体采访。他表示,连云港将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以港兴市”核心战略,扎实推进“六个大”建设,加快打造“一带一路”强支点,奋力开创“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新境界,书写好新时代的“西游记”。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徐红艳 王晓宇 杜雪迎/文 王曦/摄(除署名外)

  践行嘱托开新局

  推动“高质发展、后发先至”达到新境界

  对于总书记的殷切期望,项雪龙表示,连云港将全面落实“两争一前列”要求,努力抬高标杆、丰富内涵、提升质量,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推动“高质发展、后发先至”达到新境界,书写“两争一前列”的连云港篇章。

  一是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断做大做强产业,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更加聚焦聚力产业发展,全力以赴强化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规模迅速壮大、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二是建好“一带一路”强支点,打造双向开放新高地,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面对新发展阶段,立足新发展格局,乘势而上、扬优展长,在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支点、构建“双循环”战略链接上,展现更大作为。

  三是坚持全面统筹协调发展,推动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十四五”时期,是连云港市经济发展加速期、转型升级关键期、美丽港城提升期、后发先至收获期,全市将立足这一现实基础,努力走在前列。

  “十三五”成绩单

  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世界级深水大港初步形成

  “十三五”期间,连云港收获了一份靓丽成绩单。全市上下紧紧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主题主线,以“六个大”为发展目标,通过五年的努力,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特别是建设“一带一路”支点城市,实现“六个大”发展目标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建设大港口,世界级深水大港初步形成。主港区30万吨级航道建成投用,二期工程即将竣工,港口通过能力达2亿吨,通达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千个港口。东方大港即将全面建成。

  构建大交通,立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展现雄姿。多条高铁线路开通,新机场2021年通航,海陆互换、疏港高速、国省干线、内河航道等日趋完善。

  发展大产业,高水平大体量临港产业基地加速构建。盛虹炼化、中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卫星石化等千亿级项目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迅猛崛起,“中华药港”加速推进。

  深化大开放,东西双向、海陆并济的“强支点”加快崛起。自贸试验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开放载体加快完善,与日韩、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东南亚全方位交流合作更加紧密,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合作全面拓展。

  推动城市功能品质大提升,百姓自豪的幸福家园日臻完善。实施系列惠民工程,每年排定50件民生实事,一批新学校、新医院、新公园、文体设施、商业综合体相继建成。

  推动连云港大发展,综合实力得到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跨上3000亿元台阶,人均突破1万美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十二五”末的1.5倍。

  连徐高铁春节前开通,立体化交通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最令连云港人欢欣鼓舞的是,出行更便利了。相继开通的青连高铁、连盐高铁、连淮扬镇高铁,让连云港迈入高铁时代。

  “随着连徐高铁春节前开通,连云港即将全面打开北上南下通道,彻底改变交通末梢地位。”项雪龙表示,“十三五”期间,连云港高速公路、机场、航道等建设均迎来了大发展,破除了连云港长期对外交往的瓶颈,使其真正变成了一个沟通南北东西、双向海路互换的立体化交通城市。

  “出行时间缩短,既拉近了与长江经济带、大运河经济带的空间距离,更为连云港发展带来新机遇、注入新动能。”他举例说,随着连徐高铁建成通车,四条高铁将与“两纵一横”高速路网,构建起互为支撑、四通八达的陆地交通格局,北上京津、南下沪宁、西进中原时间大幅缩短,空铁水的立体交通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彰显,打造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构建东西双向开放重要门户将更有条件。

  立体化交通的建设完善,还将助推连云港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持续突破。

  项雪龙说,长期以来,连云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快发展,创新动能强劲。但限于区位因素、交通制约、人才瓶颈,恒瑞、正大天晴等骨干企业多在上海、南京等长三角发达城市设有研发机构。“随着交通状况改善,引才留才环境有效改观。我们将充分把握好这一机遇,全方位融入长三角经济带、大运河经济带,持续放大区域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发展效应。”

  奋进新征程

  “十四五”期间,产业投资超6000亿元

  不过,连云港也深刻认识到,交通枢纽不会自然变成经济枢纽,如果没有产业的发展,就无法集聚优质的资源要素。项雪龙表示,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连云港正奋力抓住发展机遇、打造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同时,也将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持续增强发展动能。

  “十四五”期间,连云港将更加聚焦聚力产业发展,将咬定产业投资超6000亿元目标,坚持不懈奋斗五年,让连云港以沿海重要增长极的崭新形象,屹立于黄海之滨。同时,加速崛起主导产业、壮大特色产业、出清落后产能,推动港航物流、跨境电商、海洋经济、数字经济等构筑优势、做大规模;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打造更多港城制造的“大国重器”,提升“三新一高”产业创新水平和能级,崛起更多“行业创新看港城”的闪耀地标。

  打造苏北多式联运“物流金三角”

  连云港是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下一步如何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留下更多港城印记?

  项雪龙表示,连云港将坚决扛起“一带一路”强支点的责任担当,持续放大东西双向开放功能,在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双循环战略链接上,大胆探索,多作贡献。

  一是展现对外开放新作为。高质量推进“两基地、一班列”提档升级,把“标杆示范项目”建设得效率更高、品牌更响、影响更远,以陆海统筹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加注重制度创新,加快一流自贸试验区建设。

  二是彰显长三角北翼门户新担当。着眼“一体化”,加快推进规划协同、产业对接、设施互通、文化融通、民生共享;紧扣“高质量”,深度嵌入长三角产业链条;注重“特色化”,打造苏北多式联运“物流金三角”,建设区域性集装箱中转中心。

  三是提升综合交通枢纽新能级。打造国际枢纽港口,实现从建港到用港、强港的转变,加快向枢纽港、产业港、物流港、贸易港转型;完善海河江、铁公水综合集疏运体系,形成独具优势的对外互联互通大通道。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