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生活常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12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原来穷山村,如今家家户户开小车

  在溧阳市上兴镇,位于瓦屋山脚下的永和村曾是出了名的穷地方,过去村民一年忙到头只能勉强混个饱肚子。最近这十多年来,在当地政府及村委的带动引领下,永和村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壮大苗木种植产业,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绿化榉树产地,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如今的永和村修建了总长52公里的水泥路,家家户户都开上了小轿车,彻底摆脱了穷面貌。作为永和村现任党总支书记,今年40岁的董明洪已在村委工作了整整17个年头,他亲历了山村的蜕变。

  

  徐婷 许燕 宋体佳/文 邹嘉丞/摄

  过去

  一年到头勉强混个饱

  在溧阳上兴镇,位于瓦屋山脚下的永和村是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的一个行政村,东面和金坛接壤,北面相邻镇江的句容。在过去,交通出行是村民们的头等难题。

  1981年出生的董明洪是土生土长的永和村人,对于山村过去的穷困状态,他至今刻骨铭心。“小时候就感觉老百姓生活非常不容易,特别是交通方面,出个门要跑好几公里的山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董明洪回忆,过去到镇里赶个集就像出了趟远门,要走好几公里的土路去等车。

  “那时候家里有辆自行车就不错了,全村只有一台拖拉机,能坐上一回都感觉很拉风。”另一个让董明洪印象深刻的记忆是,因为属于丘陵山区,上世纪90年代,永和村基本上以棉花、红薯等基本农作物种植为主,村民们一年忙到头也只能勉强混个饱肚子。

  “退伍后在无锡打过两年工,那时候村里大部分青壮劳力都在外面做泥瓦匠,但我总感觉不对劲。”董明洪清楚地记得,2004年3月,他回到永和村担任村会计时,村里很多人都在外务工,生活条件虽然比过去有所改善,但永和村却空了。“没有人还谈什么发展呢?没有发展,永和村不就成了只有老人和孩子留守的打工村了?”

  如今

  小山村成了苗木重镇

  董明洪说,小山村的真正蜕变是从绿化树木种植开始的。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靠着瓦屋山的永和村山上多树木,而且各个树种都有。在过去,这些树木都被做成了姑娘陪嫁的箱子了,随着城市绿化逐渐得到重视,山上的这些苗木就成了宝贝。

  “开始种的人不多,赚到钱以后,很多村民都回来开始承包土地种植苗木,规模就逐渐形成了。”董明洪介绍,在村委带动引领之下,永和村的苗木种植规模越来越大,全村70%以上土地都种上了苗木,一度成为整个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榉树苗木供应产地。苗木种植产业的逐渐壮大为当地提供了非常多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在外打工的村民回到家乡工作,如今的永和村,登记在册的4000多位村民中,有一半人直接或间接从事苗木种植、运输等相关产业。钱袋子鼓起来了,村里铺了总长52公里的水泥路,几乎家家户户都买了小轿车。

  2018年,董明洪当选为永和村的党总支书记,永和村正在利用现有的水库、丘陵等自然资源优势,依托溧阳1号公路的旅游品牌效应,探索农旅结合的发展新思路,“永和村才刚刚步入乡村振兴的快车道,你下次再来,一定会有新变化!”董明洪满脸自信地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