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龙城小学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和校园环境中,学校打造了一个教学示范型的“食尚”花园,以校园共建及生态种植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习惯、技能为目标,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教导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科学、生态学、植物学、生物技术、工程设计,甚至艺术、语文和数学,以及健康与食物、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等。自然、生态、可持续,处处彰显着龙城小学“城市主人”追求绿色时尚、锐志创新实践的责任担当。
李小艳 陆文杰
小学劳动教育课,原来可以这么有趣
前不久,龙城小学三年级(2)班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探究了雨水收集系统的原理和意义,并通过游戏的方式体会到了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一组护水,一组消费水,大家玩得不亦乐乎。“地球一直在为人类提供各种各样的资源,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成为掠夺者,我们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名同学在体验活动结束后感慨。
据了解,这是本学期龙城小学推出的新劳动教育课程中的一项内容。该课程以“食尚花园 城市主人”为主题,以校园共建及生态种植为主要手段,通过“我是小小园艺师”“我是雨水工程师”“我是环保小明星”“我是小小昆虫家”“我是食尚小达人”五个课程模块,让学生不出校园就可以拥有农夫、园艺师、木工、美工及设计师等多种劳动职业体验。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土壤复育、垃圾分类、厨余堆肥和绿色种植等生态知识,在合作互助中动手栽培养护可食地景植物,持续观察植物生长的奥秘,与同学、家长一起享受丰收的喜悦。
“我们开展新劳动教育课程的初衷,是让孩子亲力亲为动手实践,感受劳动的不易,培养劳动意识。同时引导他们善于观察,细致思考,比如利用日常中忽视的自然资源:雨水、落叶、厨余等,构成一个可以食用、生态环保、循环永续的智能生物系统,成为‘龙城饭米粒’小龙娃们的食育课程基地。”常州市龙城小学校长李娜介绍,学校通过体验活动树立学生品格,增强学生服务意识与节约意识,感受各领域的差异。
多维多元创新评价,记录每一名学生成长
借助 “龙城智慧云”平台,龙城小学还搭建了线上评价体系,把劳动教育课从线下延续到线上。结合学生在校各项劳动活动评价单,以及线下打卡记录,全面客观记录每一名学生校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通过“智慧云”App平台,将有形的记录单输入积分数据,与家庭积分相互结合,记录学生真实的成长轨迹,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与激励功能,更好地促进队员自主发展和自我超越。
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在评价学生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劳动成果,还要关注学生的“线性”成长与品格提升,在评价时提倡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另外,结合学校已有的龙币评价体系,制定兑换规则,建立激励机制。一星级“劳动小达人”以基础劳动课程为依托,各年级不同主题为抓手,在班级层面进行选拔;二星级“劳动小明星”是在年级组层面比拼选拔;三星级“劳动小部长”是通过年级组选拔的龙娃,进一步施展自己创造力的平台;四星级“劳动小主人”是在各项活动中积极参与并且有较好收获的学生,获得相应龙币的学生将获得相应颜色的“龙城@未来”劳动星奖。
校内延伸到校外,劳动意识渗入学生方方面面
据了解,在开足开好专门的校内劳动生活体验课程的同时,龙城小学注重开发教育与生活相融合的协同型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的价值、理念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以及学校的日常管理活动中。
学校定期开展劳动教育主题班队,以校园墙壁标语、橱窗图片、班级板报、校园广播、微信推送等形式宣传劳动教育,营造劳动文化。在开学第一课、入学、入队、成长、毕业等仪式和重大节日活动中增加劳动元素,引领学生感悟新劳动的魅力与意义。通过设计假期菜单的方式开展假期生活指导,从校内延伸至校外。
学科劳动教育和活动劳动教育相结合,在学科中渗透劳动教育,学校在科学和美术学科中分别开设了《木工课程》和《衍纸课程》,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除了校内课程,学校还尝试与研学课程相结合,三年级部分班级开展了《稻田拾趣》研学课程,割稻拾秋、稻草创意、稻米瓶制作、走进常州最美乡村……通过一天丰富的行程安排和研学计划,开展最具体验式的劳动体验。
集体劳动教育与个人劳动教育相结合,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树养护、美化教室等工作,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提升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和劳动智慧。
围绕城市学生的劳动生活,创意设计“生活大本领 龙娃乐当家”活动,将劳动教育由学校延伸到家庭、社会,促进学生在家进行劳动能力的训练,将劳动意识的培养渗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龙城小学
新劳动教育课程解读
我是小小园艺师
带领学生学习植物、气象、园艺技术与工程等知识,通过亲身体验制订计划、准备工具、播种、浇水、观察和记录等劳动实践,为后续四次课程奠定知识、情感、技能和行动基础。老师首先通过部落联盟的游戏成立数个种植小分队,接着学生自主梳理出种植劳动的一系列步骤;孩子学习餐桌上一些常见蔬菜的栽培技术要点,并根据“食”尚花园的种植及采收预期,种植小队制定出各自一米菜园的种植计划;宣读了小组的劳动愿景之后,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学习了常见园艺工具功能和使用方法;这一单元田间劳作主要为翻土、播种,并安装蔬菜名牌,分配之后的浇水与观察记录任务。
我是雨水工程师
与孩子探索“食”尚花园所在的龙城小学的水资源使用情况,掌握校园用水的来源去向,再通过“小瓦特的旅行”游戏尝试编写出每个人独一无二的水循环故事。利用花园的雨水收集和简易过滤装置,带领学生规划和执行“食”尚花园的水管理,通过探究雨水收集系统的原理和意义,在看护花园、陪伴作物成长的劳动过程中,培养珍惜和节约水资源的情感态度,让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体力劳动,更体会到背后对地球的生命价值和生态意义。
我是环保小明星
孩子一起回顾中国四千年农夫的耕种智慧,保持土地的永续发展而不去伤害和耗尽土壤的活力。从学校的后厨调查开始,了解校园的厨余产出量和处理现状,而“食”尚花园的环境友好型劳动,从干湿分离、垃圾分类做起。通过亲手营造生态设施——蚯蚓塔,得以利用蚯蚓高效的厨余处理能力解决一部分餐厨垃圾,也鼓励学生回到自己的家庭和社区做垃圾分类的宣讲员,把更适合家庭操作的厨余处理方法带入到更多的社会小单元。
我是小小昆虫家
课程开展期间,龙城的校园里正是食蚜蝇出没的时候,孩子们把它们当成“蜜蜂”避之不及,既误会了花园的好帮手食蚜蝇,又辜负了辛勤的传粉功臣蜜蜂。借由花园虫害管理的单元课程,学生们仔细观察和认识花园常见的虫害,并制作出环境友善型虫害管理装置——昆虫旅馆,学生拧螺丝、钉钉子,规划“旅馆”房间,捡拾收集自然材料填充出来的这个小小的昆虫栖息地,投入使用后将吸引肉食性昆虫,如瓢虫、草蛉等入住,点对点应对蚜虫、潜叶蝇等花园“害虫”。
我是厨房小达人
从土地直达餐桌,这一场“碳足迹”最低的“食”尚花园美餐会,也成了学生们摄入蔬菜最多的一顿饭,除了无形中传递了健康饮食的文化,这一刻,在孩子心中劳动的付出与收获的体会也许是最真切动人的通过序列化、系统型的课程劳动体系,让学生动手劳动,从播种到除草、堆肥、丰收,亲力亲为,感受劳动的不易,培养劳动意识;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细致思考,培养爱研究的习惯,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日常中忽视的自然资源;通过“龙城饭米粒”服务岗位体验、“亲子厨房”家校互动等系列课程,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与管理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与节约意识;在课程推进过程中,意识到我们国家水资源匮乏的现状,感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培养民族自豪感,感受到地球生物的多样性,真正成为有活力、有智慧、有担当、有情怀的“食尚”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