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12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返回首页
对镜之美

  □安徽怀宁 钱续坤

  在九华山上前后呆了三天时间,夜晚无事便躺在床上,翻阅从书店里买来的《月溪禅师问答录》。对其中的两句印象颇深:“丹田有宝休寻道,对镜无心莫问禅。”看云、穿水、抱树、对镜,是出家弟子的四种修行方式,我虽不信佛,但从懵懂的孩提时代开始,记不清多少次看过云,穿过水,也不知多少回抱过树,对过镜。

  月溪禅师的偈语令我怦然心动,赶紧一骨碌儿从被窝里爬起来,直奔宾馆内设的盥洗间,将脸贴近了镜子仔细端详:这是曾经意气风发的菁菁少年吗?这是曾经踌躇满志的热血青年吗?不知道从何时开始,青丝里渗出了根根白发,鬓角上爬满了细细皱纹,腮帮边挤出了密密青髯,还有那张原本就不很英俊的脸,在此刻看来更显得憔悴与沧桑……赶紧将头扭到一边,拿把梳子在头上胡乱鼓捣了几下,若有所失地回到床上,再也没有心思去翻那本还没有读完的问答录。

  史载,中国的镜子产生于殷商时代,为青铜铸造而成的铜镜;这种铜镜,一面磨光发亮,一面铸刻花纹,因其主要用于照出自己的面容,故也叫“鉴”或者“镜鉴”。不过,镜子在多数文人墨客的手中只是一种载体,或直抒胸臆,或托物言志,或暗寄幽思,唐代的张九龄就有“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的深沉喟叹;李白亦有“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无限愁思;更为经典的是《隋唐嘉话》里唐太宗对梁公所说的一番话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本凡夫俗子,因此一直是我行我素,将对镜当作一件悚然的事情;并且在潜意识里总是固执地认为,镜子能够看见秘密,看见隐私,看见最黑暗的角落,尽管它守口如瓶,尽管它缄默无语。

  对镜,其实就是灵魂与躯体的对质,更是灵魂对躯体行为不忠的控诉。相貌生来丑陋却始终追求完美的凡高,原想凭借对镜来修补所有的缺陷,可是在对镜的过程中,他面目狰狞地割了自己的耳朵;贾瑞病重期间曾得一方可以使他醍醐灌顶的两面魔镜,一面是凤姐,一面是骷髅,有美人的那一面将致人于死地,有骷髅的那一面能够让人活下来,可他在对镜的时候不是真诚的忏悔,而是说出了自己的欲望。

  其实,人生才是一面自我对照的大镜,这面大镜能映照你的身影,你的心灵,你的思想;它把过去的懊悔印在你的脸庞,它把现在的奋斗刻上你的额头,它把明天的期冀映入你的眼眸。我突然顿悟,一个有勇气且长对镜的人,一定可以像月溪禅师所教诲的那样,达到身似水洗、心如冰清的大境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