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大熔喷布生产基地是如何建成的?火爆全网的方舱医院“读书哥”的照片又是如何捕捉到的?12月24日,由中宣部、中国记协组织的第七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走进江苏。12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新闻故事,展现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这场巡讲让现场来自各个单位的新闻工作者备受触动。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徐苏宁
20多次进出红区,用镜头记录英雄城市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广大新闻工作者闻令而动、向“疫”而行,与白衣战士们一道,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当天不少记者也分享了他们的抗疫故事。
偌大的方舱医院里,一个年轻人戴着口罩,安静专注地看着书……方舱医院“读书哥”的照片在网络爆火,展现了英雄的武汉人民,面对疫魔的镇定和从容。这张照片出自湖北日报社记者柯皓之手。而这背后,是他从大年二十九就夹着一床被子出门,整整3个多月没回家,背着相机,几乎跑遍武汉所有的定点医院。光是“红区”、ICU重症病房和方舱医院,就进出不下20次。
为了拍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柯皓在金银潭呆了两天。“大年初二,我和同事第一次采访张定宇。从中午2点一直等到晚上9点,终于见到了疲惫不堪的他。当天时间有限,没能拍摄到张定宇的工作状态。第二天,我再战金银潭。尽管我一再表示,会在不影响他的工作情况下进行拍摄,但张定宇依然拒绝了我的拍摄请求,我只好在医院里耐心等待,这一等就是8小时。”柯皓说,“终于在住院大楼走廊里,我发现了张定宇一瘸一拐的背影。我立刻跟上去,举起相机,一路跟拍。最终在他转身的时刻,拍下了这张工作照。”这张照片也被许多媒体加以转载,医护工作者冲锋战斗的身影,成为了那一刻鼓舞人们战胜疫情的经典瞬间。
抗击疫情,大国央企也展现力量与担当。2020年,口罩变成了最火爆的“热卖单品”,一度非常紧缺。扬州市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庞丹阳扎根中国石化仪征化纤公司,见证一线600名员工和上游80多家国企用35天当一年,建成了国内最大熔喷布生产基地。十多天的全媒体报道让这个扣人心弦的中国制造故事深入人心,在新媒体平台刷屏。
践行“四力”,讲述时代好故事
2020年的关键词不仅仅是抗疫,还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践行“四力”,好记者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时代好故事。
新疆广播电视台记者李雪带着和田大枣的开场方式与众不同,巡讲会现场成了她的“带货直播间”。像这样的直播带货,是李雪和她的团队尝试的传播新形式。今年,她跑了120多天、2万多公里,在新疆10个县直播带货,还带动了许多老乡加入。人晒成了“黑丫头”,但她觉得很值。她说:“我们的直播卖出了6300万新疆特色果品,老乡能赚到钱,我黑点,又咋了?”
三秦都市报韩博磊多次深入毛乌素沙漠腹地,追踪生态治理进程,记录下陕北人从治沙到致富,毛乌素由沙漠变绿洲的故事。新湖南客户端记者周红泉聚焦“脱贫之后不返贫”的现实问题,以持续关注4年的十八洞村年轻村民龙金彪在脱贫后的故事为切入点,讲述了十八洞村脱贫后确保不返贫,一起致富奔小康的探索和实践,这组Vlog形式的报道视频也获得了中国新闻奖短视频专题报道一等奖。脱贫之后的状况,动人的镜头展示了真实的脱贫故事。
2020年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人们常说的“深圳速度”是什么?国贸大厦、地王大厦、京基100、平安国际金融中心……一座座高楼在深圳拔地而起。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记者赵畅聚焦城市建设,讲述了采访“中国楼王”陆建新的故事,将城市建设速度具象化。
说到中国速度,一定少不了中国高铁这张闪亮的名片。河北省长城新媒体集团记者高航从百年前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的故事讲起,展现了京张高铁复兴号穿越八达岭的故事。他把镜头聚焦到建设京张高铁的普通人身上,搭建了“京张铁路”和“京张高铁”跨越百年的对话。
不少新闻从业者表示会以好记者为榜样,去挖掘更多时代的好故事,不断提升自身新闻舆论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