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常州街头,早起锻炼的人们正沿着休闲步道慢跑,空气中散发着草木的清香;斑马线旁,人们静静地等待着绿灯亮起,来往车辆自觉让行;公交车站,不争不抢排队上车,微笑替代了拥挤……这是一道道全民参与的文明风景线。
近日,常州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被中央文明办通报表扬。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凝聚着常州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和执着追求,饱含着大家的无私付出和辛勤汗水。这也是多年来常州通过扎实有效的精神文明建设,涵养的城市底蕴。
城乡环境更美,基础设施更优,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改善,市民生活更加便捷,文化活动更加丰富,文明素养不断提高,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攀升,文明助力发展的优势进一步彰显,流淌在城市脉络中的文明,让城市绽放幸福表情。
通讯员 史菊红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葛小林 李梦雅
●●● 道德讲堂
凝聚道德能量场
道德讲堂根植于公民道德建设的沃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常州一域到成为全国重大典型,通过十年的探索拓展,道德讲堂在潜移默化中把尊道德、讲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方式转化为500万新老常州人的共同道德追求,成为新时代构筑公民道德风尚高地的重要载体。
十年来,一个个道德讲堂成为城市的“道德能量场”,树立起道德引领的“风向标”,营造出守望互助的“邻里情”,转化为矛盾疏导的“减压阀”。如今,遍布城乡、形态各异的上万个道德讲堂,受众人群已经超千万人次,形成“每天讲堂在行动、每周总堂有活动”的常态。全国300多个城市1600多批30000多人次来常观摩交流,道德讲堂带来的公民道德建设“常州模式”星火燎原、走向全国。
在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掌上道德讲堂”两次发布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招募令,招募上岗各类志愿者近7万人。
62岁的王芝芳是“小红妈”春风社区工作站站长,她第一时间加入小红妈疫情防控宣传队,提醒居民注意个人卫生、尽量减少出门;常州泰富集团捐资100万元,向每个赴鄂医护家庭赠送一个“文明爱心包”;依托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常州构建起覆盖城乡、联防联控、精准高效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网络,提供了235万小时的志愿服务。
●●● 德法相济
激扬文明风尚
文明的成长和成熟,离不开道德的春风化雨,也离不开制度的刚性约束。
今年5月1日,常州首部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常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实施,进一步将这些道德要求上升到法律规范,厘清日常行为的权责,夯实市民的法制与规则意识,梳理鲜明的价值导向和文明标尺,展现的是常州对社会文明的不懈追求。
常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梅向东表示,《条例》的制定在道德和法律之间建立了“连接线”,可以依法惩治相关的不文明行为,使文明劝导可以“软硬”两手抓。通过《条例》,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一些文明城市建设中“老大难”问题,使文明办、公安、城管等相关部门可以旗帜鲜明地开展褒奖和惩治,也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落细、落小、落实,更务实地回应好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一次垃圾分类,每一次减速礼让,每一次自觉排队不加塞,折射的都是常州的文明范。
“文明出行”“文明乡风”“文明旅游”等7支文明劝导服务队,招募800余名文明劝导员,常态化开展对不文明行为的正确引导、及时劝导、有效监督;17个部门根据《文明条例》赋予的权利和责任,以负面清单制度为依据,对重点整治的不文明行为,坚决依法制止、纠正和处罚……一则则文明规范让市民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扬起“人人相善其群”的社会风尚。
●●● 内外兼修
让城市更美好
文明是宏大课题,也是一次次微观实践,更与城市精细化的治理逻辑相得益彰。
常州市委书记齐家滨强调,文明城市建设要用“打铁的劲”做“绣花的活”,既要比精细度、满意度,更要拼执行力、持久力。要强担当、抓落实,顺机制、聚合力,攻难点、补短板,一以贯之、一抓到底,推动文明城市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加快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优化学校、医院等重点区域交通组织,补齐公共设施建设短板;高架沿线、地铁沿线市容环境整治,不断改善城市精致容貌;公园绿地(小游园)建设工程、林荫提升工程,不断美化城市公共空间;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提升环卫设施建设水平;垃圾分类治理,强化餐厨废弃物监管,创新渣土管理方式,不断强化服务保障功能……
为了让常州更宜居、更美丽,今年8月,常州还专门出台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专项行动方案,在江苏省率先开展文明城市常态化测评考核,连续10年每季度委托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队对25个部门进行打分排名,2020年还实现60个乡镇街道季度考评全覆盖。每季度由市长牵头召开文明城市点评会,通报测评成绩和存在问题,将文明城市创建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责任单位,常态长效推动城乡环境面貌、社会公共秩序、公共服务水平等工作的提升。
在全域文明建设全面铺开的基础上,不断用绣花的功夫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将文明的标准进一步落细、落小、落实,让发展更有“热度”,城市更有“温度”。
●●● 榜样力量
塑造城市“最美”
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段,从2月12日起,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钢花村街青翠苑社区连续3天收到了675公里之外的武进寄达的爱心物资。这些爱心物资的落款,是常州一个名叫“心疼武汉行动组”的民间团队。
这个团队的“团长”是60岁的孙英,她和她的女儿在居家隔离的非常时期,克服艰难险阻,把一批又一批物资送往武汉抗疫一线。团队动员亲朋好友及热心的社会各界人士,经过数十天艰苦奋战,与湖北武汉、黄石300多个社区成功对接,寄出了价值150多万元的抗疫物资,有效解决了各社区的燃眉之急,在江苏和湖北之间搭起了一座爱心桥。11月20日,孙英家庭当选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
一位好人树起一面旗帜,一群好人引领满城新风,塑造了常州这座城市“最美”的气质和形象。
以文惠民如春雨,以文化人润无声。“文明社区天天乐”“文化100”和“文化点亮生活”,文化惠民三朵“金花”持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市和辖市区优质文化资源进社区、进基层,为市民提供了更优质、更丰富的文化服务,居民的文化生活更丰富了,小区里的欢笑多了,纠纷明显少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市民的文明素质也在耳濡目染中不断提升,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文明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播撒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