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城管局推动基层法治再创新,与市司法局联合制定方案首创“驻队律师”项目,从全市律师中择优确定30名签约驻队律师,将专业法律服务覆盖至全市5个板块29个乡镇(街道)和1个执法大队。一年来,律师团队共提供法律咨询784次,开展法制审查1551次,法制培训和宣传150次;协助处理与当事人、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的法律事宜85起,参与重大、复杂、疑难执法活动53次;为基层中队提供法律援助27次;参与课题研究45起。“驻队律师”项目成功入选常州“2020年社会治理创新项目”。
陆芹芹 陆文杰
“融”在基层,发挥优势强助力
“传统法律顾问往往是‘被动接单’模式,而驻队律师更强调建立‘主动思维’为基层执法提供专业辅助。”据常州市城市管理局政策法规处负责人介绍,“驻队律师”项目力图打造全新“融合型关系”,打破“聘方即管理方”的单向指引模式,引导驻队律师与基层中队双方以平等站位对话,通过紧密协作,让双方在实际的案情参与中共同促进发展。
据了解,驻队律师每周至少一次随队指导执法,协助一线执法工作,并根据属地需要,随时随队参与执法行动,从法律咨询、法制审查、提供法律援助等多个方面精准着力,为一线执法提供专业法治保障。驻队律师加入后,主动帮助属地中队充分理解基层政府工作的运行逻辑、运行环境以及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法律逻辑与行政逻辑,指导其在多重目标任务相互冲突的情况下清晰捋顺关系,并创造性地解决地方党委政府交代的各项任务。
此外,驻队律师重点关注执法工作中容易被忽略的流程细节,发现问题及时纠错。针对重大执法事项做好提前介入,帮助执法队员理清思路,研究法律对策,减少法律风险。为属地中队“量身定制”培训计划,推动城管执法更加人性化、规范化。
“汇”集智慧,杠杆作用破难题
区别于法律顾问“单事单干、谁聘谁管”的模式,“驻队律师”项目还有着突出优势,即:更能发挥法律专业人才的集聚效应和放大作用。常州市城市管理局通过统一扎口管理,更好地集中人才智慧,为基层政府化解当前“想干事”但“干事难”、“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找准切入点,细微着力撬动管理升级。
在应对重大案件或临时性的棘手难题时,驻队律师通过现场座谈或微信交流群等途径,自发组织讨论、献言献计,为属地提供最佳参考方案。
为充分挖潜、突出律师专业优势和作用,市城管局还研究确定了10个专项课题作为指引,鼓励驻队律师主动调研、分析思考,形成理论性成果。通过共同研究探讨疑难复杂问题以及梳理执法中常遇的共性问题,把个案向类案转化,帮助基层执法“类型化解决问题”,合力形成解决难题的参考性思路与办法,从而更大程度地体现出驻队律师的价值。
“赢”在实处,双向获益促提升
驻队律师项目的实施,为基层执法成功引入专业协助力量,为依法行政创新模式积累了新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据悉,通过律师驻队参与执法,城管部门执法规范性显著提升,今年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因执法不规范引起的被行政复议、行政诉讼量及被媒体曝光率为零。执法队伍业务水平有了提高,基层执法队员的业务能力和独立开展行政查处工作的能力大大增强,基层执法队员养成了主动查找相关法律法规、咨询驻队律师或探讨研究的工作习惯。
同时,驻队律师的加入,在随队处置过程中引入柔性元素,对不理解的群众做好耐心解释,同时做好普法宣教工作,让老百姓对长期被偏见的城管执法行为更加理解,今年城管执法领域未发生暴力抗法事件。
另一方面,驻队律师在协助基层执法的同时,自身能力也得到了实战锻炼,为服务法治政府建设大局进一步壮大力量、夯牢基础。律师队伍在与执法队伍共同提升的过程中也将形成一股持续助力,从而形成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