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多方挖掘现有停车资源的潜力,比如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停车整治,增加车位
城市停车难如何破解?江苏正在探索路径。12月15日,现代快报记者从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三年,全省共增加公共停车泊位超过57.48万个,省内大多数设区市的机动车停车泊位与机动车拥有量之比已达到1.2:1以上(详见今日快报A11版)。
成绩有目共睹,令人欣慰。
2017年,江苏制定《全省城市治理与服务十项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省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10万个以上,城市机动车停车泊位与机动车拥有量之比达到1.2:1至1.5:1。
从现有数字看,公共停车位建设数量远超既定目标,而停车位与机动车只是“勉强达线”。即便如此,这一成绩也来之不易,体现了有关部门的努力。
停车难背后,是近年来机动车特别是家用轿车数量井喷式增长的现实。从2005年到2019年,江苏全省机动车保有量从192万辆增加到1919万辆,增长了近10倍。停车设施增长明显滞后,停车矛盾凸显。有报道显示,据苏州公安部门统计,仅姑苏区目前停车泊位缺口就有10万多个,缺口率近40%。
解决停车难,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建车位,但一些城市能够建停车位的土地资源有限,因此要多方挖掘现有停车资源的潜力。比如一些城市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停车整治,增加车位。另一个办法是开放机关单位等停车资源,实现社会共享。对于医院、学校、景区等重点区域,各地正通过积极推动人防工程综合利用、建设P+R停车场、闲置地块利用、窗口单位内部停车泊位置换等方式,缓解重点区域停车矛盾。
在停车位增量有限的背景下,通过创新治理方式,提高现有车位利用率,挖掘停车增量,不失为一个思路。现在的做法是,建立停车共享平台,建设全智能立体停车楼,利用手机App、小程序等智慧手段,提高公共停车位利用率。未来,可以通过数据管理,将更多的单位公共车位甚至小区私人车位也开发利用起来。通过短租和包年等方式,将现有车位闲置时段,通过数据管理实现最大限度利用。
江苏提出,研究推动各地停车立法,鼓励和吸引个人和企业资本更多地参与公共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推广“停车指数 ”等,显示了向立法和社会治理要“停车空间”的智慧和决心,值得期待。
现代快报评论员 曹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