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冻模式下,哪里人最抗冻?12月14日,中国天气网推出全国抗冻地图和省会级城市抗冻排行榜。结果挺意外哦,由于需要频繁抵抗“湿冷魔法攻击”,江苏、浙江等“不南不北地区”入选最抗冻区域;在省会级城市抗冻指数上,南京摘得五颗星,成为最抗冻城市之一。不过,专家表示,这份榜单参考的依据是气温和湿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并不是科学指数。小伙伴们可以看看,但也不要过分当真哈,棉衣该穿还要穿起来!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徐红艳
全国省会级城市
抗冻排行榜
南京★★★★★
合肥★★★★★
武汉★★★★
贵阳★★★★
杭州★★★★
上海★★★★
长沙★★★★
成都★★★★
南昌★★★★
重庆★★★
据中国天气网排名
榜单发布
江苏属最抗冻区域,南京人抗冻指数最高
12月13日,北方大部经历入冬以来最冷一天,在湿冷魔法攻击下,中东部大部分地区也经历了“断崖式”降温。也就是说,南北方同时“冻透”了!
在抗冻这件事上,北方相对南方有天然优势。中国天气气象分析师王天奇表示,北方地区,虽然整体气温低,但有暖气加持,属于“外挂抗冻区”;而南方的抗冻能力根据地理位置和纬度的不同有所区别,并不是所有地区都抗冻。
此次,中国天气网根据室内气温、湿度综合分析发现:江苏、浙江、上海、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川、重庆、贵州等“不南不北地区”冬季气温低、湿度大,需要频繁抵抗“湿冷魔法攻击”,属于最抗冻区域;而福建东部、广东大部、广西中南部、云南中部、台湾北部、海南北部的冬季气温,也有低至个位数的时候,偶尔也会手抖脚抖,属于一般抗冻区;台湾南部、海南南部、云南南部的部分地区始终温暖,环境优良无需抗冻。
从具体城市来看,隆冬时节,贵阳、杭州、上海、长沙、成都、南昌的体感气温都较低,大概在0℃-10℃,加上相对湿度大,可能频繁遭受湿冷魔法攻击,抗冻指数为四颗星,重庆的抗冻指数也是三颗星。总体来看,以南京、杭州、上海为代表的海派地区抗冻指数最高。
网友热议
北方人过冬靠暖气,南方人靠一身正气
对于这样的结果,很多网友举双手赞成。截至12月14日晚上6点,由中国天气网微博发起的《北方人VS南方人,你觉得谁更抗冻?》投票,822个参与者中,623人把票投给了“湿冷攻击全靠抖”的南方人,占比高达75.8%;199人把票投给了“天寒地冻都不怕”的北方人,占比仅有24.2%。
从气候上来看,北方的气温明显比南方更低,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南方人比北方人抗冻呢?
对于这个问题,不论是在北方的南方人,还是在南方的北方人,都有发言权。网友“苏米卷”说:“在北方呆久了,冬天非常害怕回江苏,每年春节回去那么几天,都能冻得长冻疮。”在南方读书的北京人小周说:“冬季的可怕不在于最低温度是多少,而是室内室外一个温度。北方的干冷可以通过穿厚厚的棉裤、棉袄等来抵御,而南方的湿冷却无法简单地用厚衣物隔离。”来到南方后,她穿了两层的秋衣秋裤,也依旧哆嗦不停。
还有网友调侃说,“你在北方的暖气里吃冰棍,我在南方的被子里瑟瑟发抖”“北方御寒只是装备好,南方人抗冻才是属性高。”
还有很多小伙伴表示,从南方到北方工作后竟然不抗冻了,讨论之后的原因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南京人最抗冻?
专家:榜单有参考价值,但非科学指数
中国天气网发布的省会城市抗冻指数排行榜中,南京和合肥均摘得五颗星。在一众南方省会城市中,为何南京拔得头筹?
根据此次发布的榜单信息,这份排行榜的数据是基于1981年至2010年间1月份的平均最低气温、相对湿度等因素综合排行。根据1981年至2010年数据,南京1月平均最低气温为-0.7℃,相对湿度为70.7% ;合肥1月平均最低气温为-0.3℃,相对湿度为75%,夜间最冷时,体感温度低于0℃,湿冷异常。
“体感跟温度和湿度的关系很大。这份榜单主要是服务性,根据大家的体感来的,不是气象方面的科学指数。”江苏省气象台预报员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个榜单具有服务娱乐性,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如果从科学角度来看,不能说完全准确。以南京来说,之所以体感会如此的冷,主要是相对湿度比较高,相同的低温,配合不同程度的湿冷,体感是不一样的。另外,南京冬天的气温相对其他地区来说,并不是最低的。
虽然不是气象意义的科学指数,但南京冬季的湿冷,绝对是认真的。
没有实现集中供暖,南京人冬天都是怎么取暖的呢?有网友调侃说:“取暖基本靠抖,保暖最重要。”这不,12月14日下午,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发布了哆嗦“预警”地图。根据2020年12月15日最低气温预报,苏北、苏中、苏南哆嗦程度不同,苏北是“狂哆嗦”,苏中是“大哆嗦”,苏南是“小哆嗦”。小伙伴们,哆嗦的同时,最厚的御寒衣物抓紧穿戴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