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12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向世界讲述 南京1937
他们是国际和平使者!
  国际和平志愿者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庭宝(右二)
  姜哈娜
  乔纳森
  范梓幸
  扫码看视频

  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庭宝来到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名单墙(又称“哭墙”)前,祭奠亲人,和他一起的有来自韩国的姜哈娜、美国的乔纳森,还有南京95后大学生范梓幸。他们拿起毛笔、蘸好墨汁,一笔一画,仔细描摹镌刻在“哭墙”上的名字。

  姜哈娜等人是一群生活在南京的国际和平志愿者,他们通过社交平台传播、接待游客、演讲等多种方式,向世界传递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也在传递守护和平的声音。

  目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汇聚了200多位来自美国、韩国、以色列、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的国际和平志愿者。他们让和平的理念在全世界生根发芽。

  12月11日,现代快报制作的微纪录片《国际和平志愿者:向世界讲述南京1937》,被新华网、央视频、中国江苏网、荔枝网、腾讯、凤凰网等数十家新媒体平台转发,上线10小时阅读量超过1000万次。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徐梦云 马壮壮 张瑾/文

  王曦/摄(除署名外)

  韩国留学生姜哈娜

  希望把“慰安妇”的经历讲给更多人听

  

  姜哈娜来自韩国,是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高级进修生,今年是她成为国际和平志愿者的第二年。2017年她参观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以下简称“利济巷陈列馆”),只觉得恐惧袭来,以至于很长时间都没缓过来。“面前是长长的通道,我甚至都没有勇气走进去,当年发生的事情令人绝望。”

  去年4月,姜哈娜带着朋友再次来到利济巷陈列馆,结束后她主动申请成为一名志愿讲解员,负责接待韩国团队。“‘慰安妇’奶奶们当年可能比我现在还小,却经历了这么可怕的事情。战争留下的东西太多了,我想让参观的人知道,多年前在他们所站立的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

  迄今为止,姜哈娜已经接待了10余批次的韩国团队,参观者超过300人。她仍然记得那一张张面孔,在参观结束后变了模样。“曾有一位韩国老师听了讲解后哭了,抱着我说‘谢谢’,我觉得她不应该谢我,我只是历史的讲述者。”姜哈娜说,韩国也有很多日军“慰安妇”制度的受害者,利济巷旧址曾是朝鲜半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朴永心被拘禁的地方,这里有共同的历史记忆,是能引起中韩参观者共鸣的地方。

  而她之所以选择成为国际和平志愿者,是为了让更多人记住历史,“直面过去,绝不重蹈覆辙!”

  姜哈娜的经历,也影响着身边的同学。她在学校的好朋友沈希文正在读研,今年刚刚成为志愿者。沈希文和姜哈娜一样,都希望把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的遭遇,讲给更多人听。

  美国外教乔纳森

  为我喜欢的城市做点有意义的事

  

  乔纳森是一名来自美国的志愿者,目前在河海大学做老师,今年是他来到南京的第六年。

  “上课的时候,有一名学生和我分享,她正在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做志愿者,我觉得能为自己喜爱的城市做点事情很有意义。”2020年1月,乔纳森向纪念馆递交了志愿者申请。

  “我来南京六年了,每一次参观纪念馆都会觉得很震惊。很多细节只有来了这里才能知道,比如为什么发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无辜的老百姓当时遭受了什么暴行?我在来南京之前都不知道。我小时候在一部讲述‘二战’的纪录片里第一次看到南京这个城市,但只有短短几秒钟,画面里很多人倒在地上。后来上高中,历史书上有几行字讲了这件事,但不够详细。”

  近日,乔纳森去拜访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庭宝,“马爷爷和我说了他的经历,还给我看了他的老照片,马爷爷说不要忘记这段历史,希望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乔纳森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发到了推特等社交平台上,他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

  95后大学生范梓幸

  独自前往奥斯威辛,传播和平的脚步走向国外

  

  见到范梓幸时,她正在纪念馆整理相关历史资料,读大四的她在这里实习。她的面前摆着一摞打印出来的资料,还有一本《魏特琳日记》。

  范梓幸是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四的学生,成为国际和平志愿者已经3年多了。她的老家在安徽,小时候奶奶经常和她说“鬼子进村了,场面很惨烈”,她就想着长大以后要为这段历史做点什么,所以选择来南京上学,并成为国际和平志愿者。

  去年7月她被派往波兰奥斯威辛-比克瑙国家博物馆交流学习。该馆是在奥斯威辛-比克瑙集中营遗址上建起来的博物馆。

  虽然在来之前做了心理准备,但是真正来到馆里,范梓幸还是被震撼到。“馆里有很多情景化的陈列,比如有专门的房间来陈放当年关押在里面的人穿过的鞋子、衣服,鞋子堆放起来有几人那么高,当年他们都是有主人的。”

  整整3个星期,她吃住都在馆里。“白天需要参观学习,晚上还需要准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讲座,感觉很压抑。”

  交流期间,范梓幸在这里开了两场讲座,她说:“虽然是馆里的工作人员,但是很多波兰人对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了解得不多,我从近代史开始组织材料,争取为他们完整地还原这段历史。”

  至今她还记得,讲座中波兰人脸上悲痛凝重的神情。

  志愿者负责人刘思宇:

  国际和平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据了解,目前纪念馆有来自美国、韩国、以色列、叙利亚、巴基斯坦等23个国家的240多名国际和平志愿者,这支队伍还在不断壮大。

  纪念馆国际和平志愿者负责人刘思宇记得,来自叙利亚的瓦里多是主动加入的,他来自战火纷飞的国家,更能感受到和平的可贵。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史瓦家来自纳米比亚,她曾在YouTube上发了一段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视频,并在视频中向大家介绍了1937年12月发生在南京的惨剧。她说:“一些国际和平志愿者并不会留在南京,但他们像一颗颗和平的种子,漂洋过海,他们不仅传播这段历史,也把对和平的美好希冀,带到世界各地。”

  南京记忆,正在成为世界记忆。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