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招牌上的“江鲜”字样被抹去、菜单上的“长江野生鱼”被拿掉、捕捞网等器具被收缴……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海安全面开展打击长江水域非法捕捞和长江水生生物行为非法经营行动,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十年禁渔”各项决策部署取到实效。
长江退捕禁捕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大战略决策,海安第一时间专题研究长江水域禁捕工作,制定下发了《海安市长江水域禁捕工作实施方案》(海政办发〔2020〕152号),成立了海安市长江水域禁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严格的督查问效机制,组建了工作专班,开展禁捕禁售“雷霆行动”,严字当头,吹响了集中攻坚冲锋号。
在海安,当地农业农村局会同公安、海警多次组织涉渔“三无”船舶排查,出动检查人员46人次,查获浮子筏2艘、“三无”玻璃钢快艇1条,并公开销毁;市场监管局联合相关部门先后出动执法人员1600人次,全面开展水产制品生产企业、农(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商超和餐饮服务单位等主体排查和监督检查力度,严禁销售非法捕捞渔获物和禁售渔具,并对市场经营主体门牌、店招、菜单、户外广告涉及“野生长江鱼”“野生江鲜”“江鲜”等违规内容开展集中整治,发现并责令改正对外张贴的宣传标识2处,销毁印有长江鱼的包装盒10余只;加强辖区内电商售卖“长江野生鱼”“野生江鲜”、禁用渔具等行为排查和监管,防止网络销售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和禁用渔具。
此外,海安把长江退捕禁捕与水生生物保护相结合,实施更加严格的休禁渔制度,强化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全力推进渔业绿色发展。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海安已连续10多年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当地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会定期将鱼苗运到各区镇,逐条河流进行增殖放流。作为一种生态补偿的重要手段,增殖放流既能丰富渔业资源,修复渔业种群结构,又能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净化水质,还能促进渔业增效,实现渔民增收,一举多得,收获百姓的点赞。
禁捕在先,养护更重。海安创新思维,实行保护性开发,为长江珍稀鱼类再造一个家。穿过绿树掩映的江苏中洋集团现代渔业科技产业园区,在长江珍稀鱼类繁育中心的生态培育池内,可以看到,一条条长江刀鱼在这里畅游,而这已是在大自然中很难看到的景象。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一“江鲜明星”在中洋获得了新生。长江刀鱼的全人工繁育技术的创建与应用,是中洋获得国家科技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成果已获得2015年度江苏省科技奖一等奖。
近年来,中洋集团以现代渔业为主导产业,致力于长江珍稀鱼类的开发性保护,形成了完整产业链和价值链。针对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中的科技问题,中洋集团联手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牵头组建国家长江珍稀鱼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长江珍稀鱼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长江珍稀鱼类繁养殖基地,并制定了河豚、刀鲚的系列国家和地方标准,实现了长江口关键物种的“迁地保护”。目前,中洋现代渔业全品类战略已从长江珍稀鱼类拓展为国内外珍稀物种,实现了40多个品种从繁殖到养殖的规模化生产,为保护珍稀物种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通讯员 吴薇 曹榕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陈莹 花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