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云港市灌云县南岗镇张兴村小北庄的路边一块田地里,一面党旗迎风飘扬,在村支书丁先锋的带领下,张兴村靠着37亩半的承包田走出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王晓宇 沈学松
“丁书记,我们把土地流转下来了,一共37亩半!”今年初,接到村党总支副书记张以月的电话,丁先锋既兴奋,又担忧,仅仅3天就把土地转过来了,超出了他的预期,但项目资金还未拨付到位,为了项目顺利实施,丁先锋自掏腰包拿出5万元借给村集体,及时将土地流转金兑付给群众。
随后,丁先锋带领村两委干部走进基地,和前来务工的村民一起整地、施肥,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在丁先锋的感召下,村党总支在地头竖起了一面党旗,老村长温胜年、张恩会,老退伍军人张明忠、孙立忠,带领着村里的党员们扛着锹锨走进了37亩半的西瓜地。
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首季37亩半西瓜卖了41万多元。紧接着,37亩半的西瓜地和新建设成的40亩党建扶持项目,又插上了芦蒿苗。10月底,张兴村集体的芦蒿陆续收割上市,仅仅两天就卖了近5万元,经测算,张兴村的集体经营性收入今年将突破70万元,仅仅37亩半的一季西瓜,就带动建档立卡户和村民务工收入近3万元,而随后的80亩芦蒿栽插、收割等,每天吸引周边50余人就业,每人每天收入100余元,被群众称为“露天工厂”。
丁先锋深知,仅凭37亩半单一的种植生产经营模式,并不能带来长远发展,更不可能打开张兴发展振兴的新局面。他带领村干部一班人,围绕这37亩半试验田,探索“村集体+种植能手”合作共赢模式、“村集体+农产品销售公司”合作生产销售模式、支持鼓励群众个体经营发展、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目前,近80亩的芦蒿生产经营就是“村集体+种植能手”合作共赢的成功范例。下一步,近250亩的高效芦蒿种植基地项目将落户张兴村。
半年多来,丁先锋深深地感受到群众对工作支持的变化。在刚开始的时候,个别群众不理解,甚至会说些风凉话,但丁先锋不为所动,埋头带着党员干部在地里干活,通过一起劳动,增进干部群众了解,拉近了与群众的关系。如今,不少群众提出跟随丁先锋一起种芦蒿,他都爽快答应。通过这37亩半的土地,不仅帮助村里和群众脱贫致富,还拉近了党和群众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