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8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11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返回首页
跟着诗人布罗茨基
云游威尼斯
  《与布罗茨基漫步威尼斯》 [俄]伊莲娜·亚科维奇 著 谷兴亚 译
  东方出版社 2020年9月

  □思郁

  诺奖诗人布罗茨基对威尼斯这座水城真的是一生痴迷。1972年,他几次辗转,在美国落脚,找到了一份在大学里教书的工作。当他领了第一个月的工资,什么也没干,先买了一张飞去意大利的机票,在威尼斯待了十几天。

  他给这座城写了一本书叫《水印》,还写有无数诗歌。在随后的岁月里,他经常在冬天造访这座城市,他结识了很多友人,参加威尼斯电影节和双年展,1996年他去世后,葬在了威尼斯最古老的圣米凯莱墓地,毗邻另外一位诗人庞德。他跟俄罗斯的导演合作,拍摄过一部关于威尼斯的纪录片叫《与布罗茨基一起漫步》。这部纪录片现在还能在豆瓣上查到相关信息,3个小时的长度。这本《与布罗茨基漫步威尼斯》的作者伊莲娜·亚科维奇正是纪录片的导演,也是著名的散文家。1993年,她跟布罗茨基在威尼斯合作了一周拍摄纪录片,但是纪录片最后呈现出来的也只有部分的布罗茨基,在摄影机关闭之后,利用录音设备继续记录布罗茨基的谈话,最终留下了四盒录音带。这本书的内容主要选取了当年的录音和纪录片的解说词,加上对布罗茨基个人史的简单回顾。

  熟悉布罗茨基经历的人都知道他的传奇,布罗茨基前半生的厄运源于他遭遇了一场荒唐至极的审判。布罗茨基十五岁从中学退学,做过工人、地质勘探队员、太平间看护员等各种杂役。十八岁时作为诗人出名,被扣上不劳而获和寄生虫的帽子。二十岁第一次被捕,二十三岁坐牢,被关进疯人院。1972年,他被驱逐出国,用苏珊·桑塔格的说法,像一枚善良的导弹坠落到我们身边。

  布罗茨基晚年,跟家乡唯一的联系就是他的语言,在威尼斯跟一群来自家乡的人用俄语谈论诗歌和乡愁,谈论哲学与时间,谈论他对水的痴迷和对大教堂的热爱,在水边朗诵自己的诗歌。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细节,布罗茨基回忆当年他第一次来到威尼斯的时候,他说前几天过得像个丧家之犬,因为语言不通,没有导游,威尼斯各种巷道像个水上迷宫,别人都是成双成对,只有他是孤身一人,他茫然四顾,不知道该往何处去。但是等到第八天的时候,当礼拜日教堂的钟声响起的时候,他突然醒悟了,他可以往任何一个方向走,于是他开始一边推敲自己的诗句,一边溜达着四处走。这个细节打动我之处在于,它加深了我对一座城市的印象,正如另外一位诗人扎加耶夫斯基所言,一座具有历史感的城市,总会响起教堂的钟声,钟声可以净化人的心灵,让人感受历史和时间遥远的回响。

  在威尼斯的时候,他们总是去各种教堂,有举世闻名的大教堂,也有那些不为外人所知的大教堂,此时,布罗茨基在威尼斯轻车熟路,像一个当地人一样给俄罗斯来的游客做各种解说,他与导游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总是在他熟稔的历史当中,聆听到更多的东西,比如他们会在教堂朗诵诗歌,谈论美学、电影、历史等,听他随口吟诵出众多诗人的诗句,并且加以点评,这种莫大的享受并不亚于阅读他的文章。

  亚科维奇对布罗茨基的观察是对的,他是如此热爱威尼斯,以至于愿意尝试生活中的一切。他们在威尼斯拍摄过程中总是会发生各种意外事件,但正是这种小意外事件让布罗茨基乐此不疲,因为对他来说,这就是生活。比如在朗诵的时候,教堂里的电铃声响了,或者端着葡萄酒的服务生走进了镜头。我觉得这些细微的场景有着很微妙的意味,我们总是在想象中建构自己的完美生活,但一个简单的小意外就可以打断你的幻想。只有那些真正热爱生活、愿意尝试一切的人,才是真正的热爱艺术的人。

  威尼斯是一座绝妙的城,吸引了无数人前去。布罗茨基就说,他来到威尼斯有种强烈的愿望,想要回馈它赋予的一切。其实,他的存在就是最好的回馈,我们又多了一个奔向威尼斯的理由。

  ■好书试读

  2010年中秋节,我们在敦煌的黄昏里,看到太阳与月亮同时出现在地平线两端。云霞的余晖倾覆在三危山上,沿着戈壁沉默地流淌。浮云每隔几秒钟就会发生剧烈的变化,超出想象的极限。我们知道,那些在荒芜里守望了半个多世纪的“敦煌人”,也曾无数次见过同样的夕阳。

  1600多年前,乐僔和尚没有看到日月同现于天,却在三危山邂逅了佛光。他发愿开凿出第一座洞窟,自此,莫高窟经过千年营造,从寸草不生的土地中生长出来,成为万佛之国。

  70多年前,常书鸿离开巴黎,发愿到敦煌寻找艺术的新路。在这座古老的丝路重镇、被遗忘的西北边城,他决定留下,主持敦煌艺术研究所,第一代“敦煌人”就此云集,辗转一生。

  ——《敦煌:众人受到召唤》

  生活月刊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72年,我出生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的一个双职工家庭。作为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人管,可以趁父母上班时偷跑出去。我经常和一群小伙伴集体出游、四处玩耍。那时我不爱上学,满脑子都是对“仗剑走天涯”的憧憬,想做一名游侠纵横江湖。记得当时看完一部很火的电影《少林寺》,我还真的“投奔”嵩山,想学盖世神功。小学时我的成绩很差(唯独体育还好),整天和一群小伙伴踢球、打球、在河里游泳,差点没考上初中。说“差点”,是因为那时候小学考初中的最低录取分是140分,而我考了141分,刚好多了1分。进入初中以后,当时的班主任游仙菊老师还时常鼓励我,让我把分散的精力集中起来,好好用于功课。

  虽然不喜欢学校里的功课,但我从小就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

  ——《价值》

  张磊 浙江教育出版社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