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江苏文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11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汉服抄袭韩服?
高丽的第一套明制汉服 是从南京带回国的
  中国画师的画作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高丽国王王颛
  朝鲜国王李成桂画像
  一名韩国网友针对中国画师作品的评论
  明代官员常服
  朝鲜文臣画像
  扫码关注
  江苏文脉公众号

 最近,一场服饰之争闹得火热。一位中国画师的绘画创作被韩国网友围攻,说他笔下的“汉服”抄袭了“韩服”。这还不算完,紧接着,对方还发起了“韩服挑战赛”。有韩国网友发帖说,“不要抢夺别国的历史,给人们带来混乱”。11月13日,韩国联合通讯社在报道中称,“明朝汉服来自于高丽样”(注:高丽风格)。

  真的如此吗?稍作梳理,历史其实清清楚楚:韩国人口中的“韩服”有据可考源自中国,承袭的是明制汉服。

  要真正算起来,高丽王朝的第一套明制汉服就是从南京带回去的。其后,李氏朝鲜直到清朝仍沿用“大明衣冠”。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张然

  1

  首次赐服

  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即位,派使者去告诉高丽:咱们这儿已经改朝换代了。

  第二年,高丽国王王颛(zhuān)也派了使者到大明,祝贺明朝开国,并请封号。朱元璋派使者给他送去了金印文诰,并且封他为高丽国王,从而确立了两国的宗藩关系,“自是贡献数至,元旦及圣节皆遣使朝贺,岁以为常”。

  当时,两国交好,高丽使团来访特别频繁。贺新年要派一个使团,朱元璋过生日也要派一个使团,领了圣旨要谢恩还得派一个使团……往往前一个使团还没走,后一个又来了,南京城里同时逗留着好几个高丽使团。

  后来,朱元璋下令让高丽王朝不必一年一贡,三年进贡一次,仅用棉布表达心意即可。

  话说洪武二年(1369年),高丽使团来贺朱元璋的生日,瞅着“领导”心情不错,就开始吐苦水:我们高丽以前都是参用唐代制度,自从成为元朝藩属之后,又要剃辫发,又要穿胡服!我们一心想要加入中华文化圈。高丽使臣提出了一些小小的请求:“请赐本国朝贺仪注”“请祭服制度”。

  说得如此恳切,于是朱元璋不仅给了高丽所请求的冠服,还给了好些个赠品,既有明朝重新校正的编钟、编磬等大型乐器,又有六经四书、《通鉴》等经史典籍。这就是明朝对高丽的首次赐服。

  高丽太祖王建在《训要十条》中有对冠服的训诫:“我东方旧慕唐风,文物礼乐,悉尊其制。”而朱元璋即位后,上采周汉、下取唐宋,对服饰制度做了大调整。于是明制汉服被高丽视为正统,奉若瑰宝。

  《高丽史·舆服志》中记载,这一次明朝颁给高丽的冠服,有国王和臣下的祭服、国王朝服以及王妃冠服。其中,官员祭服共分七个等级,其规格“比中朝臣下九等,递降二等”,也就是高丽本国官员的服饰等级,比同品级的中国官员要降低两等。

  2

  期待已久的官方认证

  良好的关系没有维持多久。

  洪武七年(1374年)开始,高丽发生内乱。国王王颛被弑,新王派使者来大明纳贡,朱元璋像一个生气的家长,理都没理犯错的“熊孩子”。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四月,高丽东北面都指挥使李成桂发动兵变,废主自立,又惹得朱元璋不大高兴。所以赐了“朝鲜”国号,却始终没有封李成桂为“朝鲜国王”。

  没有得到官方认证的李成桂,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主动示好,派遣使者送来了九千八百多匹贡马,朱元璋也不吝啬,回赐纻丝绵布等近二万匹。

  直到建文帝即位后,“靖难之役”爆发,为避免朝鲜倒戈,建文帝朱允炆终于封李成桂的儿子李芳远为“朝鲜国王”,并赐九章冕服,李氏朝鲜得到了明朝的官方认证。

  3

  赐服也有大数据

  翻开《明实录》,可以发现一组有趣的大数据。

  在与明朝建立宗属关系的朝贡国中,朝鲜是来华朝贡最频繁的国家。在明朝官方主持编修的《明实录》中,记载有两国服饰贡赐相关的条目多达500余项。

  数据显示,赐服从明太祖开始,次数逐朝上升,到明英宗的时候最频繁,记录超130多条。之后递减,在明穆宗时最低,仅有7次记录。至明神宗时,又反弹回升到40多次。

  这条贯穿明朝200多年的赐服次数曲线,就像是两国关系的晴雨表。

  200多年间,这么多次赐服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明朝换了个皇帝或者生了个皇子,一高兴就会给朝鲜赐服;作为宗主国,册封朝鲜国王、王妃、世子的时候,也得赐服,还是规格较高的诰命冠服、冕服等;朝鲜国王去世了,明朝也会赐服治丧。

  这是明朝以宗主之姿,主动进行的赏赐,还有一些情况属于回赐。朝鲜来纳贡,有贡则有赏,赐服;遇上皇帝生日、皇太子生日或者春节,朝鲜都会派使节前来祝贺,不能让人家空手回去,赐服;对于明朝的颁诏、册封、救济,朝鲜国王常常派使节来谢恩,谢完恩还是给他们带些衣服回去。

  所赐服饰也非常多元,共十一类,有袍、袭衣、蟒衣、冕服、祭服、冠服、朝服、常服、胖袄、靴袜、冠带,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应用场景,可以在多种场合都穿得体体面面。

  受赐对象也不全是朝鲜王室成员,朝鲜差来进贡使臣、奏事陪臣、出使的相国、侍中等官员也都有份,甚至是流落至中国海域的朝鲜百姓,史称漂海人、流域人,也能得到赐服。《明英宗实录》中记载,正统十二年(1447年),“礼部奏,会同馆收养朝鲜国飘海军洪承龙等十三人,告天寒无衣,命给与胖袄裤鞋各一。”

  4

  沿用“大明衣冠”

  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清朝统治者强推“剃发易服”政令。此后,明制汉服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是,清朝却没有对李氏朝鲜的服饰加以限制,也由此产生了许多故事。

  康熙三年(1664年),朝鲜使者洪命夏来到北京时,不少汉人看到他的服饰,“皆有唏嘘叹息之色,欲语未语……盖见我衣冠,自不觉其感慨而然也”。

  然而几十年过后,当汉人再次看到朝鲜使者时,早已不再唏嘘,反而像是看热闹的吃瓜群众。

  乾隆年间,朝鲜使者李德懋(mào)出使北京,老百姓看见朝鲜使者穿着乌帽团领,行四拜之礼,就说,“这人好像唱戏的。”因为在清代,戏子登台可不受限制,穿前朝服饰。

  乾隆三十年正月初一,朝鲜人洪大容随朝鲜贺岁使节,盛装朝拜,表达朝鲜国王对满清皇帝的祝贺。一个叫潘庭筠的汉族文人,看见洪大容“以方冠,着广袖常衣”,啧啧称赞“制度古雅”,还是洪大容反过来告诉他,“我们的衣服皆是明朝遗制”。

  回到眼下这场服饰之争

  韩服确实与明制汉服相差无几

  各国文化本就不是相互孤立的

  然而

  历史必须正视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