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11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提升发展能级 徐州让创新创业者驻足逐梦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服务大厅井然有序
  徐工挖机智能化柔性焊接生产线
  徐州市综合性企业服务平台窗口
  人工智能成果展示
  徐州经开区半导体加速器

  梳理徐州的发展脉络,总有一些高光时刻让人激情满怀。

  2020年8月30日,由《环球时报》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高峰论坛暨《2020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发展评估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徐州荣获“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奖。自古兵家必争之地,今日商企荟萃云集,是什么原因让徐州成为企业和客商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

  “努力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让更多投资者和创业者在徐州享受到贴心满意的营商服务。”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给出答案。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邢志刚 李伟豪 张晓培 特约记者 曹斌/文 徐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优化前沿阵地

  “暖心”服务上下起“真功夫”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城市按下暂停键,很多企业受到影响。3月,徐州市企业服务中心接到沛县鑫丰农资有限公司反映,该公司从湖北发到徐州北站的两车皮农资已到站场,但因为疫情,领货凭证迟迟未收到,导致不能提货。接到企业诉求后,市企服中心立即联系徐州铁路货运室的工作人员和沛县企服中心,了解到由于没有领货凭证,提货需要公司担保,担保公司条件须为注册资金500万以上的公司且上年度审计报告不能出现亏损。沛县企服中心与发货方确认货物确为沛县鑫丰公司所有后,为保证农用物资及时用于生产耕种,立即联系了鑫丰公司所属的沛城镇街道,联合为企业背书,最终在各方的努力下,鑫丰公司终于从站场提走农资物料,及时保证春耕春种。

  企业遇到困难,企服中心和企服平台总会第一时间“出现”。2019年,为持续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徐州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组建市县两级企业服务中心和服务平台,建立以“一中心一平台三项制度”为核心的“113”工作机制,重构企业诉求反馈渠道、创新政策归集发布路径,确保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落地见效。目前,全市已有90%以上工商注册企业登记进驻该平台。

  “对于企业的诉求,企服中心通过平台交办部门,实现一次督办闭环受理。如果诉求未能及时办结或合理诉求始终得不到解决,企服中心将提请市营商办二次督办或市纪委监委问责查办。”徐州市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文告诉现代快报记者,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截至今年10月底,徐州市企服中心已走访对接市餐饮行业、建筑行业等17家行业协会,主动搜集交办行业共性诉求,服务企业由“部门坐等服务”向“企业坐享服务”转变。另外,徐州市企服平台累计受理办结企业诉求708件,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并轨受理办结涉企诉求千余件,归集发布国家、省市涉企政策2405件。

  徐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庄兆林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市场主体生存发展带来很大挑战,徐州坚持把稳企、惠企放在突出位置,专门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稳定发展的“21条”政策。此外,徐州市营商办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制定疫情期间涉企特殊优惠政策,积极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最大限度对冲疫情对企业带来的影响,确保全市高质量发展不减速。

  增强综合实力

  在营商环境上提供“硬核支撑”

  “我们集团这次带来26个亿,投资徐州5G新能源产业园建设,即将在徐州鼓楼区开建。”10月27日,钜成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成标来徐参加2020中国(徐州)第四届人工智能大会暨高峰论坛,“徐州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产业链很完善,加上一站式服务,让我们有‘回家’的感觉,给予我们投资人很大的信心。”薛成标的话语中流露着坚定,他相信未来与彭城的交集必将带来产业集聚效应,将推动徐州人工智能应用与服务产业再上新台阶。

  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和薛成标一样被徐州“强磁场”吸引落户的,还有书生集团大数据存储淮海基地、智杰物联大数据、海格德心脑血管体外诊断、硅基智能徐州数字科技创新中心等五大类49个项目,总投资达216亿元。

  企业家们纷纷在徐州布局,他们看中的,正是脚下这座城市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7月30日,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正式成立,随即首单多式联运货物顺利出港。淮海国际陆港的建设为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江苏向东向西双向开放门户”提供重要支撑。

  在淮海科技城,7家世界500强、11家国内软件百强、7家院士领军企业、12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及双软企业入驻,“一城一谷一院一区”科技创新标志性工程初具规模。

  邳州市对接集成电路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精挑细选集成电路材料项目;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蒂森克虏伯集团深化合作,加快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云龙区紧盯珍宝岛药业,持续发力新医药产业……一个个转型发展的鲜活案例,背后都是各地为集聚更多发展要素与动能,在营商环境建设上下的苦功夫、真功夫。

  重视招才引智

  汇聚人才照亮产业升级路

  10月30日,世界生命科技大会云龙湖峰会在徐州举行。会上,云龙湖院士客厅暨树兰医学青年奖学术基地揭牌。这个基地将成为学术研究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为徐州汇聚高端人才,推动科技创新。

  “用好云龙湖院士客厅,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对标国际标准开展营商环境建设,致力于打造赋能创业的最优产业形态,让广大企业家和医疗顶级专家在徐放心投资,安心创业。”周铁根说。

  优化营商环境广聚人才,徐州从未停步。在徐州四大新兴产业高速发展的集聚效应下,海内外行业精英慕名而来,徐州各地也张开双臂招才引智。“我们出台了加快建设区域性人才高地的意见和15项配套文件,设置1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对新引进的顶尖人才团队,最高给予5000万元的项目资金支持。”据沛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毅介绍,沛县已构建一套完整的人才政策体系,通过汇聚创新创业人才,推动当地产业发展。

  徐州高新区除了引进高端人才,还着眼企业需求,实现精准引才,推动用人单位按需靶向引才。江苏派乐滋食品有限公司利用高新区扶持资金,淘汰落后研发设备,在高新区的帮助下成功引进大连工业大学朱蓓薇院士团队,促使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徐州坚持集成创新,制定了“1+20”的政策体系,给予来徐创业的领军人才最高2000万元项目资助;坚持精准扶持,设立规模10亿元的“彭城英才”投资基金,开发“人才贷”“人才投”等金融产品;坚持做强平台,建成一期占地3.3万平方米的淮海人力资源产业园,人才载体更加完备;上线“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系统,推进“彭城英才”蓝卡行动,人才生态更加完善。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