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11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拜谒良渚

  □南京 卢卫宁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地处杭州余杭区,沃野广袤,河流错综,我们进到芦花深处、土台之巅,踏访先人遗踪。

  远古时代的城市与国家联袂产生,城垣与城壕是首要标配。考古表明,这里是长江下游地区迄今发现的唯一建有城垣的大型古城,内城面积约3平方公里,有陆门1处水门8座。在城垣东南角,数米高的绵延夯土墙中有水门遗址,大棚内考古坑揭示了墙体剖面构造,棚外宽二三十米的河流由豁口淙淙入城,两岸竖竿直观地标出水门宽度。城内古河道迂曲,河岸发现多处码头及成片居址遗迹,先民们夹河聚居,水上行舟,傍水营生。良渚的水城格局,是今天江南水乡城镇的鼻祖。

  内城中央偏北有制高点莫角山,植被葱茏。这是一座在自然山体上人工堆筑的土台,高10余米,面积30万平米,台顶遗存三座大型建筑基础,夯土地面柱洞历历可辨。登临送目,故国晚秋,山河叠翠,稻浪涌金,想象力穿越历史烟云脑补当年。高台周边,考古出土炭化稻谷数万公斤,疑为大型粮仓所在,呈规模化的玉石陶骨漆器作坊分布,多处高等级贵族墓地、夯土祭坛乃至观象台,城外层层青山下更筑有数重11条大型高低水坝及水渠系统……如此风水、如此城阙、如此宏阔气象,非王者莫属。

  显然,良渚人并非敝衣粝食的生存状态,而是温饱无虞,“国力”颇盛。考古表明,因稻作农业的进步而产品富余,社会分层、行业分工出现,统治阶层与权力机构产生,良渚的大型史前聚落迈入了早期国家的门槛,遂有能力组织实施超大型项目。巍巍宫殿与城垣宣示王权,浩大的水利工程则与民生紧密相关,考古工作者从各处坝体分别取样作测年鉴定,数据全部落在4900至5000年间,证实这一系列水坝是统一规划施工的产物。不禁好奇,这是远古“君王”已经意识到“民为邦本”?

  现代测算,良渚各项大工程的总土石方量达1000多万立方,真是匪夷所思的天文数字。当金属未发明之时,良渚的“愚公”们用“草裏泥” 接力垒筑的手工劳作,凭着勤劳与智慧,将“不可能”变为真实。大约又过了200年,古埃及人在尼罗河畔始建金字塔。

  良渚博物院气势恢宏,与良渚地位般配,或拙朴或精美的出土文物揭示了先民的物质与信仰世界。其中,反山王陵区M12墓随葬的一柄钺形玉质权杖、多组大型玉琮尤其珍稀,其表面均雕有神人兽面纹,表明墓主人集王权神权于一体的特殊身份。无论如何,这是一位真实存在过的,可能与炎黄二帝同时期的地方领袖,那特异的神人兽面图腾背后,藏着多少类似盘古或女娲的故事?

  慎终追远,回望5000年,江南良渚文化与北方的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各擅其美,学者称为文明前期的 “满天星斗”时代。试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以考古资料论,作为都邑的良渚从5300年前起存续了1000多年,在中华文明图谱中,它堪称最早的“春江月明”。潮起潮落之后,良渚悄然退隐,中原华夏文明厚积薄发,迈向多元一统的新格局。

  长江从高原走来,携手黄河同为中华文明母体。先民从远古走来,胼手胝足筑梦中华民族家园。我们在良渚合掌,向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向史前江南的开拓者,向5000岁的蓬勃中国,敬奉袅袅心香一瓣。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