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教育·人才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11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返回首页
泰伯精神,梅村实小学校文化的文化溯源

  “立德树人,教化句吴梅里,文涵万古江山气;生才筑梦,花开伯渎港边,锦织三春丝竹声”,这是著名诗词学者、无锡市诗词协会副会长、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黄树生博士为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撰写的一副对联。

  江南雨渐离,秋深色渐浓。近日,学校老师们齐聚一堂,在黄树生博士的引领下走近“泰伯精神”,走进梅村实小百年的办学历史,探寻文化溯源。他们一起去设计勾勒校园文化建设,用心去感受吴韵之美,践行“泰伯精神”的包容、开拓、坚忍和务实。

  传承“泰伯精神”,挖掘“至德文化”内涵。民国二年(1913年),无锡县立第四高等小学成立,校舍在古泰伯庙内,此乃梅村实验小学之前身。1914年,钱挚、钱穆兄弟来校任教。在这片文化沃土上,梅村实小以“梅香,至德;正学,生才”为学校使命,传承和创造学校的百年历史文化资源,时刻激励和鼓舞着全校师生行走在“至德课程”的发展之路上,践行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之目的在于造就完善人格和“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的办学理念。

  追溯一百年的文化积淀,梅村实小的“至德文化”根植于渊远流长的吴地文明。在《论语》中,孔子盛赞“至德”,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欧阳修认为,“至德精神”千年依然,流淌在梅村那伯渎碧水之中。梅村实小经历百年风雨洗礼,逐步积淀了自己独特的“至德”文化体系,“至”者,不断追求最高境界。

  至德归道的泰伯文化与建功立业的革命文化在梅村实小有了相遇与交融。1938年春,共产党人陈枕白任梅村小学校长,1939年5 月操场上举行“欢迎江抗军东进抗日大会”。1940年初学校建立党组织,当时9名教师皆为共产党员,梅村小学成为无锡地区抗日斗争的革命小学。梅村小学教师成立了“立社”,制订了“立德、立功、立业、立贤”的校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师生共勉。

  学校提出了以“救国为德、抗战立功,教育为业,育人立贤”的教师职业道德,“四立”校训也为学生所铭记,并沿用至今。新时期,梅村实小又赋予“四立”校训新的内涵,即以德立身、以研立贤、以精立业、以志立功。“梅村实小是一所有历史、有文化传承的学校”,文化是一种力量,文化是一种影响,文化更需我们去追求和创造。 李志华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