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11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江海风潮涌
南通小康专列全面加速
  南通西站站台 花宇 摄
  搬进新家的居民 花宇 摄
  濠河夜景 南通市城管局供图

  东抵黄海,南望长江,位于长三角北翼的南通拥有226公里长江岸线,是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文明薪火在这片江海大地上传承,续写出一曲澎湃激扬的高质量发展乐章。近日,南通市委书记徐惠民晒出前三季度成绩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84亿元、增长3.4%、增幅全省第一。如今,南通已经进入决战经济总量“过万亿”关键阶段。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南通正奋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加快建设综合交通新枢纽、双向开放新门户、高端制造新中心、创新创业新首选、市域治理现代化新样板。

  11月10日,启东市、海安市、如东县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南通市、如皋市入选“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至此,南通全域实现“创文”满堂红。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陈莹 严君臣 花宇

  有

  数量

  有

  质量

  项目建设奏出最强音

  5G+智慧家庭、5G智慧灯杆、智能物流……10月31日,2020南通新一代信息技术博览会在紫琅湖畔拉开帷幕,一辆造型炫酷、科技感十足的VR赛车受到市民的极大关注。据工作人员介绍,未来将通过5G和AI 融合实现更安全的无人驾驶,并且通过5G和AI促进高科技、汽车制造、电信和交通出行四大行业的融合,从而实现无人驾驶的“中国标准”即“中国无人驾驶”。

  变“制造”为“智造”,如今南通高新技术产业正汇聚起强大的发展势能,成为助推南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目前,全市各类开发园区共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700多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近800家、科技创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近200个。以城市新中心定位建设的南通创新区,正加快建设科技创新、金融商务和企业总部三大中心,中科院上海技物所、北大长三角光电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研究机构已正式落户,投资42.6亿元的紫琅科技城开园,蜂巢存储科技中心、能云大数据等40多家创新型企业已经入驻。

  2020年是南通的大项目突破年。在年初就定下宏伟目标的城市风头正劲,以项目建设提速全面小康,复工复产全面高效。8月下旬,省重大项目中天绿色精品钢示范工程在通州湾海门港新区正式开工,将着力打造“装备一流、环保一流、品牌一流、管理一流、效益一流”的千亿级高端绿色临港钢铁产业园。项目建成达产后,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超千亿元,带动约8万人就业。

  近日,南通市委书记徐惠民晒出了南通前三季度成绩单——南通规上工业增加值和工业应税销售分别增长5%、9.6%,均居全省第一。重大项目强势推进,新签约和开工2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34个,其中百亿级项目28个。战略工程取得突破,南通新机场选址获国家民航局批复;北沿江高铁年底前将全线一次性开工;通州湾起步港区“2+2”码头开工建设,明年底将开港运营。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84亿元、增长3.4%、增幅全省第一。如今,南通已经进入决战经济总量“过万亿”的关键阶段。

  在积极招引项目的同时,这座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城市,也在以海纳百川的心态积极接轨世界。近日举行的第三届进博会上,在南通民企“购物车”中,高精尖产品格外引人注目。进博会期间,中天科技集团与德国西门子达成合作,签订总金额1000万美金的协议。

  有

  颜值

  有

  内涵

  城市建设绘出新画卷

  深秋时节,南通濠河夜间灯火通明,游客如织游船如云,两岸风景如诗如画,令人沉醉。“‘五亭邀月’的灯光美轮美奂,电视塔及周边区域整体建筑灯光联动变化,律动又柔美,别有一番风味。”10月21日晚8时许,在濠河游客中心码头,刚下游船的游客赵先生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自己第一次来南通,在夜游濠河中,欣赏了濠河两岸生机勃勃的优美画卷,在光影中感受到了南通古朴又富有现代感的城市风情。

  近年来,围绕“一年见成效、两年大提升、三年建成精彩濠河”的目标,南通市城管局会同南通市市政和园林局,实施濠河风景区夜景亮化提升工程,以“工匠精神”和“绣花功夫”抓工程项目建设。近日,南通濠河风景区夜景亮化提升工程获得了国内最权威的中照照明一等奖。

  优空间、强功能、塑品质。近年来南通的现代化进程按下加速键,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展现出蓬勃的活力,打造出一座具有鲜明江海特色、城乡融合发展的长三角北翼门户城市。放眼望去,2.9平方公里的滨江片区生机盎然;濠河、高铁西站、任港湾等片区建设如火如荼;五龙汇片区即将被打造为服务南通西北片区发展的城市副中心;南通创新区正全面提升医疗、教育、商业等城市功能,89公顷的紫琅湖成为百姓休闲新去处,南通国际会展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南通大剧院、南通美术馆、医学综合体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与此同时,南通正有序推进主城区老旧小区和破旧片区改造工作,力争用3-5年时间全面完成主城区城市更新,实现群众居住环境、城市形象品质双提升。据崇川区副区长陶建介绍,作为主城区的崇川,共计划投资4.4亿元用于12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项目,其中优选10个规模较大、便于封闭且能落实长效管理的小区作为市区为民办实事项目重点推进,确保在年底前全面竣工,让市民住上美观又实用的小洋楼。

  如今,秉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南通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发展之路。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生态质量保持领先,空气质量全省最优,入江河流全部达到Ⅲ类水质。近年来,南通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建设与保护、“长江大保护”等国家政策和战略要求,修复腾出沿江岸线5.5公里,新增森林面积6平方公里。如今,这片占地面积超1000公顷的五山片区,森林覆盖率达8成以上,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初步实现“还江于民”。

  有

  速度

  有

  温度

  民生实事亮出含金量

  远程下单,定制服务,预约工作人员上门……如今,家住崇川区虹桥新村的姚琴英已经能熟练地使用居家上门照护服务。姚琴英的老伴邵有才今年82岁,七年前罹患中风后受后遗症影响生活无法自理,平时依靠她和女儿轮流照顾,有专人提供洗澡服务,对她们母女俩来说减轻了不少负担。“这项政策很好,他们的服务很专业很到位,也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姚琴英说。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像姚琴英这样的家庭,如今不在少数。据南通市医疗保障局局长张兵介绍,2015年9月,南通市在全国率先“破题”,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医养结合、医护结合”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并将其作为独立的社会保险“第六险”,列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2016年1月1日起开始探索实施,同年6月,南通被列入国家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试点城市。如今,全市照护保险定点服务机构从2016年初的2家增加到目前的254家,投资总额超23.6亿元,这项服务已覆盖到全市720万名参保人员。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近年来,南通砸下“真金白银”,致力于补齐民生短板,为百姓提供更为高效和暖心的服务。2019年,南通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亿元、稳岗补贴9400万元,扶持群众创业2.1万人;实施先诊疗后付费、重大疾病和意外伤害商业保险等健康扶贫措施,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新改造农村危房2545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新增12万人,长期照护保险城乡全覆盖;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2.99万个,高考成绩保持全省领先;信息化业务协同平台成为健康长三角一体化首个落地项目,与上海600多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门诊刷卡直接结算;入选长三角养老一体化首批试点,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达35.5张;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3300平方米。

  据统计,2019年,南通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较上年提升1个百分点。2020年将力争再提升,预计达到80%。在10月30日市政府召开的全体(扩大)会议上,南通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晖定下了最后两个月的冲刺方向:“我们要以人为本抓好民生各项工作,坚决兑现民生承诺,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千方百计保就业稳增收,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努力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