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11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在希望的田野上
常州天宁经济开发区
织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掩映在花海中的美丽乡村
  本版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武城村试种鸡头米迎来了丰收
  孩子们体验收割水稻
  掩映在红花绿树下的刘家头

  农村“空心”、农户“空巢”、农业“空壳”,是横亘在很多地方面前的一道难解之题。在常州天宁经济开发区却有另一番景象:江家头里,白墙黛瓦;武城村口,稻浪飘香;蜿蜒北塘河,潺潺流淌;从高空俯瞰,正是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画卷。

  美丽乡村建设既要做到“外表美”,也要做到“心里美”。在新时代建设美丽乡村的征程中,常州天宁经济开发区打造幸福乡村升级版,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相融,推进美丽乡村向美丽村景细化,推进农村与产业交相融合,让公共服务向农村腹地延伸,让文明与淳朴民风传承,重构希望的田野。

  

  通讯员 徐树鼎 贡丹芳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葛小林

  A

  扮靓乡村美景

  村民生活在“花园里”

  走进花园村刘家头,整洁卫生的道路两边白墙黛瓦、绿树红花,安静的氛围中偶有几声鸡鸣犬吠传来,悠闲的村民三三两两地相互交谈着……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徐徐展开。

  “过去可没这么漂亮!” 花园村党总支书记黄洪清说,花园村本村村民有3000多人,外地人也有3000多人,居住人员复杂,环境脏乱差,垃圾随处可见。尤其是村头的电站河就是一条臭水河。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提升乡村幸福指数的基础举措。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是一场必须要打的硬仗。

  “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围绕治脏、治乱、治差三大领域开展”,黄洪清说,村里清理了屋边、田边的生活垃圾,更换破损路灯、垃圾箱等公共服务设施,对大片白墙进行彩绘,建设特色村标,河道疏浚,治理水环境。

  在此基础上,慈墅桥重新竣工通车,解决花园村村民出行问题;隆兴浜排涝站建成,解决梅雨季节雨涝问题;更换全村7个健身广场的健身器材,解决村民健身时的安全隐患问题;电站河水清鱼跃,荷花、鸢尾花掩映,村民又来到河边浣洗;20多亩硫华菊花海,汇成金色、橙色的海洋,放眼望去,好似一幅油画,美不胜收,成了农家游的打卡地……一年的美丽乡村建设,使村容村貌变得整洁、有序、漂亮。

  “我最大的心愿是让花园村村民生活在花园里,村民们有幸福感。”黄洪清说,花园村将继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特色田园乡村。“我们将打造四季花海打卡点,让花园村更应季、更时尚。还要进行一户一宅的整治,村民共建美丽乡村,共筑良好村风”。

  B

  发掘田园经济

  乡村建设有了“原动力”

  大地铺金,正是收获的好时节。11月8日,伴随着轰隆隆的声响,武城村760亩水稻开镰收割啦。金黄色的水稻颗粒泛着油亮的光泽,颗粒归仓,浓浓的稻香伴随着村民们的笑声在空中弥漫。

  被沪蓉高速斜插而过的武城村,被割裂成了“犄角旮旯”,而与城区最接近的地缘,让很多村民走出了农村,村子成了“空心村”。2018年4月,村党总支书记江小明回到武城村时,看见的是村民们将土地抛荒或者出租,“大棚房”占领了田头以及各种脏乱差。

  乡村要实现可持续地振兴,必须要有产业的支撑。农村长大的江小明对土地有深厚的感情。“传统印象里,从事农业,又苦又脏又不挣钱,但我认为农业不仅是技术活,更需要战略思维,在营销方面下功夫,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

  武城村花了两年多时间整改“大棚房”,从农户手上流转了土地进行复耕和改善土壤,试水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四块田”种植。春末时节,23亩的小麦地收割了14400多斤麦粒,25亩油菜田榨了1500多斤菜籽油。夏初,一塘蒲过一塘莲,荇叶菱丝满稻田,从苏州引进、试种的鸡头米亩产量200斤,成了农民们增富的新门道。深秋,400亩“武香粳”、360亩的“南粳46”开镰收获,后者市场价可以卖到每斤6元以上。为打造品牌,村委采用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还新建了农副产品加工中心,统一加工流程,统一包装销售,高品质的“武城大米”走向市场。

  乡村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支撑,在于为村集体和村民增加收入,让乡村振兴有了自我造血的能力,更在于以此提振和凝聚了村民出心力、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让乡村振兴有了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力量的支持。

  C

  活跃田间地头

  年轻人做起“农创客”

  “哇,原来这就是蚱蜢!”“它脚上有刺,好痛!”……周末,在青松江家头的田间,一群孩子跟着自然老师抓到一只青绿色蚱蜢,不时发出惊呼和欢笑。

  “我在东青有块田”是一群年轻人开创的农旅品牌,从蔬果种植到配送到家、从亲子研学课程到会议拓展;从休闲观光到沉浸式农事体验,倡导共享有机轻生活,弘扬现代农耕文化。

  “下河摸鱼,爬树摘果,钻进草丛抓虫子……这些童年游戏如今重新翻红,成为遛娃界的热门项目,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野外,做回‘野孩子’”,“我在东青有块田”项目负责人陈巍告诉记者,“我们在农村的公益创业,让更多人看到回归农村的另一种可能。”

  今年33岁的吴康是和平村人,原本在常州一家知名企业当车间主任,农村情怀的羁绊,让他回到农村当了一名基层干部,并且沉下田间地头。“村里闲置的土地只长草,太可惜了!”吴康和同事们忙碌起来,打造常州近郊的花海农场。

  乡村振兴,需要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熟悉市场的新型农民充当生力军,实现从“地里刨食”到“地里刨金”的嬗变,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培养蓝色人才,汇聚乡村振兴的“智慧”,正是天宁经济开发区一直努力的,通过建立农业人才资源顶级专家库,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等,让更多人在乡村里看到了事业的新天地,看见创业的蓝海,一起振兴乡村。

  D

  民生无小事

  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夜幕降临后,在东青健身广场上,老人在散步跳舞,年轻人在运动场上龙争虎斗,儿童在父母身边打闹嬉戏,在服务中心里,有着音乐、美术、舞蹈、朗诵、国学等兴趣课堂,为农村的孩子和老人们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务。

  65岁的村民江龙听说,如今的武城村家家户户通了天然气,村环境整洁漂亮,三层楼的党群服务中心投入使用,还有老年活动室、省级标准的医务室、藏书1万多册的图书馆,各种配套公共设施让村民们收获满满幸福感,喜人的发展前景也唤起了村民们更大干劲。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天宁区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曹志伟介绍称,新时代的美丽乡村建设,不能仅仅满足于改善农村人居坏境,更要将乡村的基本公共服务向城市看齐、城市管理向村组延伸。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启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天宁经济开发区五村建设基本完成。10月31日,“毅路同行庆丰收 共建未来智慧城”毅行活动中,人们从花园村刘家头广场出发,途经刘家头有机生态水稻示范点、青松村小菜园、武城村党群服务中心、牟家头美丽乡村种植园等地,在景色优美的乡间道路上,感受美丽乡村的魅力和发展变迁。

  下一步,天宁经济开发区将以示范村为支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出美丽乡村的新篇章。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