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南京,一天比一天凉。在江苏省军区南京第十四干休所里,98岁的温克弟双手和脸上常有痛痒感,这是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中留下的重伤。70年前,敌军的炮弹轰炸到他所在的指挥所,为了拿回地图,他被汽油弹烧伤。“以前好多次战斗都挺过来了,这场抗美援朝战役最惨烈。”温老说。
通讯员 缪锦蓉 陈晨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卢河燕/文 顾闻/摄 郑芮/制作
他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第一批入朝作战
他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温克弟是山西省灵石县人,1922年1月出生,1938年参加游击队,1939年编入八路军,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那时候,部队里的每个班都会有一名政治战士。他们选我做政治战士,我后来成为通信兵、通讯班长,之后被提升为排长、副指导员、钢八连指导员、营长、团参谋长……”温克弟说,1950年抗美援朝时,他是38军113师337团团参谋长。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他们接到命令到东北训练。“10月从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我们是首批入朝作战的部队。”
抗美援朝时温克弟28岁,经组织介绍,和同在337团担任见习会计的罗功桂结婚。入朝前,两人在东北拍了一张合影。温克弟回忆说:“我们都是见过战争的人,去之前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什么也不敢多想,什么也不怕。”
他们连夜奔袭140多里作战
●●●一定要把敌人截住
他们连夜奔袭140多里作战
1950年11月至12月,在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战役中,38军对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迂回战斗。他们穿插到了三所里、龙源里,截断美军的南逃之路,同时阻击增援和突围。
这是一场时间的赛跑,谁先赶到,谁就有主动权。“我们在山间小路一路奔袭,想着‘一定要把敌人给截住!’当时连夜赶了140多里路,一路上没有时间休息,硬生生往前赶。有的人走得跌倒,有的人没有再起来,大家解手都是边走路边完成……28日上午,我们到达了三所里,切断了敌军的退路。”
“三所里旁边的龙源里还有一条通往后方的简易公路,于是部队派遣我们337团抢占龙源里。”温克弟说,“337团是急行军,我和营长王振和、教导员陈忠孝指挥的一营,29日凌晨到达龙源里,并进行布防、抢修工事……”20分钟后,敌军土耳其旅一部在多辆坦克和汽车的引导下,黑压压地过来了。“当时,守卫在龙源里最前沿的是1连和3连,在我和营长、教导员的指挥下,在爆破组、轻重机枪的掩护下,用手雷和集束手榴弹,将敌人的先行坦克炸毁,堵住他们突围的去路,因此敌人就进不来了。”与此同时集中火力,打击其后面的兵车和弹药车,敌军一时难以逾越防线。
“这次战斗可以说是‘关上闸门’阻击,我们就像钢钉一样,钉在龙源里。”温克弟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由于我们行动迅速,阻敌南逃北援,并英勇守住阵地,整个38军被志愿军总部嘉奖称为‘万岁军’,113师也被称为‘飞虎师’。”
炮火中他被汽油弹烧伤
●●●一定救回作战地图
炮火中他被汽油弹烧伤
“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一开始时,我就被烧伤了。”温克弟回忆说,敌军出动数十架飞机进行狂轰滥炸,扔下许多凝固汽油弹,一时火光冲天。“我们337团指挥所不幸被击中,简易的地堡顿时燃烧起来,我和战友们本能地跑了出来。刚出来,我已感觉到后背有点痛。”
“作战地图还在里面,没有地图可怎么办?我立刻返回冲进指挥所,等出来把抢出的图纸传给战友,感到脸上阵阵的疼痛,眼睛里也是一片红光。”温老回忆被火烧到时感慨万千,他说:“就记得很痛,痛得在地上打滚,不久就昏过去了。我的脸和手烧得不成样子,现在虽然看上去好好的,但还是会疼会痒,冬天有时还会裂开,总觉得眼睛前面有什么东西。”
温老讲述时,一旁的罗老静静聆听,有时点头,有时神情严肃,仿佛也回到了战时。“我是后来才知道他受伤的,我收到一封信,看到上面的字歪歪扭扭,就知道他伤得很重。”罗功桂说:“听说马夫和警卫员三天三夜护送他先到师里的兵站,由卫生科长做了包扎处理。然后几个人白天赶路,晚上在防空洞,一个月才走回安东(今辽宁省丹东)。随后他又被转到沈阳医院,接着又送锦西医疗站,然后到北京协和医院。”
罗功桂回忆说:“部队安排我去医院看他,他的头上全部用纱布裹着,我都认不出来……”医生从他胳膊上取皮,移植到脸部。大概经过10个月,他才一点一点地好起来。
“在那个年代,我们家兄弟几个都当兵,弟弟17岁时就牺牲在战场。”温老激动地说:“抗美援朝打出了我们国家的样子,我们强起来、硬起来、站起来了。今天的生活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我已经90多岁了,但我依然对党热爱,对党忠诚!”据介绍,温克弟曾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等多个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