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孔德华,1955年出生,江苏高淳人,南京市第十四届、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高淳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
口述原声
大约1977年,我当选县、镇两级人大代表。那时候,高淳还没撤县设区,我还在当生产队长。回顾跟人大结缘的这43年,我特别想讲讲高淳人大跟“水”之间的故事。
高淳湖塘密布,水域面积235平方公里,约占区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蟹中之冠”固城湖螃蟹便盛产于此。水既是福,也能带来灾。高淳有水阳江、石臼湖、固城湖三大水域,既是皖南地区客水的“行洪走廊”,又是下游太湖地区的“防洪屏障”,每年都是南京防汛抗洪的高危区域。
前些天,我专门查过高淳县志。高淳置县后近500年间遭遇大小水灾140次。解放后,固城湖水位超过10米的年份45次,其中超过11米的年份16次、超过12米的年份9次。1954年的那场大水,高淳的老人们至今想起来都心有余悸。当时固城湖水位高达12.45米,受淹农田18.87万亩,毁坏房屋多达51279间。
降服水魔、造福人民,成了数十年来高淳各级人大代表的强烈愿望。在担任县、镇人大代表时,我每年冬春时节都会带领社员挑土筑圩、筑牢堤坝、围湖造田。1995年,我到县里分管农田水利工作,压力很大。为遏制“水患”,我们大力推动一线圩堤达标工程,跑遍河湖水库沿线。当时全县有119个水利涵闸陡门,位置在哪、情况怎样,都得牢记于心,生怕一有险情耽误处置。
再后来,高淳撤县设区,我到区人大工作。治水利民,更成了区人大常委会每年的“重头戏”:听取和审议固城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情况汇报,全力保护高淳人的母亲湖“固城湖”;奔走呼吁,推动实施“高淳溧水引江供水工程”,工程全线长103.5公里,让两区近百万居民终于喝上干净清爽的长江水。
从人大退休后,我依然关注高淳治水。2016年水灾后,积极建言献策,支持市、区人大代表在人代会上提出“加快补齐高淳水利设施短板”等意见建议。随后,在市、区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全区实施了总投资近40个亿的188个水利项目,对一线圩堤全面加固。
市、区党委政府持续治理“水患”,终于让高淳经受住考验。今年6月10日至7月31日,高淳降水量869.0毫米,是有水文记录以来的“历史第一”。在这样严峻的汛情面前,党员干部众志成城,各级代表冲锋在前,全区仅发生险情46处,群众零伤亡,实现“河湖安澜,百姓安宁”。
代表感言
全国人大代表、高淳区砖墙镇永成村党总支书记 邢青松: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高淳人,我对孔德华老代表所说的高淳“水故事”是有亲身体验的。河湖肆虐,谈何小康?一届一届人大代表持续推动,一代一代高淳人接续努力,水魔渐渐被降服。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大代表,就是要发扬这种艰苦奋斗的好传统,始终不忘“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带领乡亲们走好小康路,安享幸福生活。
通讯员 黄方旻 张鹏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卢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