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内涵是不是只有“最大”才能表现?并非如此,建雕塑又不是“搭积木”
近日,有网友航拍88米世界最大苗族女神仰阿莎雕塑,该雕塑为贵州剑河县于2016年11月开工建设,于2017年7月建成,整座雕像高88米,共耗资8600多万元。剑河县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原计划建设的仰阿莎雕塑的一些附属设施中途已暂停建设。
“一名工作人员”的表态显然少了些“权威感”,但相关附属设施中途停建当能坐实。可即使如此,又能改变什么呢?主体部分你能拆还是咋的,“木已成舟”,你是能问责还是咋的?
剑河县曾为国家级贫困县,于2020年3月3日退出贫困县序列,有网友质疑该雕塑系当地政府斥巨资打造的“形象工程”,不如将资金用于扶贫。这话说得没毛病,可问题是,当地不一定这样想。这些年来,贫困县打肿脸充胖子的事还少吗?
“工作人员”还解释称,当地政府近三年来将所有资金都用于突击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听这意思,“炫富”之后,赶紧回到正途上来?可见,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人家门清,关键是,他们可以不当回事,可以由着性子来。
当然应该尊重一方水土的文化追求。老实说,这一巨型雕塑还是挺好看的,但需要厘清的是,文化的内涵是不是只有“最大”才能表现?并非如此,建雕塑又不是“搭积木”。搞一个“纪录级别”的雕塑,还是“一家独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意识作怪。明明可以更多元、更纯朴、更简约,非得压人一头,以显示我的“高度”,这就过了头,进了误区。
据报道,此前有一些地区打造的巨型雕塑因不符合相关规定,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报。这足以证明,“贪大”不是剑河县一家“专利”,而是流行于多个地方的风气。某种意义上,巨型雕塑建设展开了一种暗中的竞赛。
对这样的风气,必须予以遏制。住建部今年9月29日曾发布《关于加强大型城市雕塑建设管理的通知》,明确要加强雕塑的管控、管理和审查。《通知》中提到,一些城市雕塑存在尺度过大、品质不高、题材不适宜以及与周边环境不谐调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地方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
而显然,除了通报,还得对形象工程责任人严厉问责,不能形成“建了也就建了”的印象。与此同时,应该更加注重监管关口的前置,在立项、建设之初就得及时叫停。这么大的项目,这么巨额的拨款,时间跨度又较长,没一点动静出来,怎么可能?既得问问集体无视、无感的根本原因——若不是网友和媒体的反映,这事谁来提?是不是就默认了?——还得从这类现象中总结出审核、监管不到位的深刻教训来。
现代快报评论员 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