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南京眼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10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2012年建成全省首个家庭数字档案馆
沈璋大:小康好不好
到我家档案馆看看就知道
  沈璋大 通讯员供图

 人物简介

  沈璋大,男,1932年9月生,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担任溧水县第九届人大常委会主任。2012年,建成全省首个家庭数字档案馆。

  口述原声

  我是1988年1月当选市人大代表的。今年89岁,经历了新旧两种社会、20和21两个世纪,算是咱们南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资深见证人了。如果你不信,就看看我退休后自建的“家庭档案馆”。去年6月8日,我这个馆还上过中央电视台呢。

  当县委副书记时,我曾分管档案部门,对档案工作很感兴趣。1993年退休后,时间宽裕了,就整理自己积累的各类档案,建立起“家庭档案馆”。如今,已积累6000多张照片,写了500多万字。小到儿孙的考试成绩,大到家庭的每次变动,档案里都有记录。

  我的家庭档案,时间上是从1949年到现在,内容涉及家庭,到地方,再到全国的各个领域。你看,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粮油价格、票据,到改革开放以后彩电、冰箱的价格,我都有详细记录,算是新中国成立后一个家庭变迁的“活档案”。

  我的家庭档案有3个版本,第一个是实物和纸质的,第二个是存在电脑里的数字档案,第三个是存在手机里的App。家庭档案馆就设在自己家中,一套三居室房子,面积110多平方米, 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在我的家庭档案里,“溧水县第九届人大会议摘记”部分记录着溧水第一个液化气站的建设过程:1983年,溧水县从镇江地区划归南京市领导。当时,其它各县(区)都建有液化气站,就溧水没有,许多市民代表向县人大常委会反映。我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到江浦等地学习参观,最后在市人大的关心支持下,溧水终于建起了第一个液化气站,较好地改善了群众生活条件。

  今年4月1日,在溧水城区二里桥,我看到经营了30多年的液化气站停止瓶装液化石油气灌装服务,改为管道燃气了。这个液化气站的变化,也是时代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2015年6月8日,省档案局在咱们家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纪念“国际档案日”新闻发布会,来了好多记者。因为我的这个家庭档案馆虽然不大,却生动记录了新中国发展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每一步足迹。

  代表感言

  市人大代表、溧水区中医院执行院长周海森:沈老的“家庭档案馆”,可以说是南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缩微版“成就展”,更是咱们开展艰苦奋斗教育的活教材,值得咱们人大代表经常去看看。看到成就,增强自信、坚定信念;更要看到责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南京现代化进程中贡献代表智慧。

  通讯员 张传新 黄方旻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卢河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