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大江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10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最美生态环境保护者”郑金良——
18年投放长江1.6亿尾鱼苗
  郑金良向长江投放鱼苗 资料图片

  1993年,从小在长江边上长大的郑金良见了长江鲥鱼最后一面。1999年,他创办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走上拯救长江珍稀动物的征途。2002年他第一次在长江无偿放流河豚苗,至今已放流1.6亿尾珍稀鱼苗。2008年,当选为江苏省人大代表的他,写下“长江流域禁捕迫在眉睫”等议案,呼吁禁捕。2020年1月,长江十年禁捕计划启动,已近七旬的郑金良激动万分,他知道儿时的长江有希望回来了。

  长江鲥鱼消失后,发誓要繁育长江三鲜

  长江江阴段以盛产“长江三鲜”闻名:刀鱼鲜,鲥鱼肥,河豚美。早些年,郑金良创办物资流通公司,生意红火。1988年夏天,他听说“江边有人捕到一条鲥鱼”的消息,想着鲥鱼已多年未吃,便花钱买了回来。品尝时,不禁感慨:“好多年没吃到鲥鱼了,不知下次吃要过多少年?”

  1993年3月,有渔民捕到一条三四斤重的鲥鱼,郑金良赶去,与长江鲥鱼见了最后一面。想到最后一次吃鲥鱼的场景,他总是自责,如果1988年吃掉的那条鲥鱼幸存下来,只要排卵受精,哪怕出苗率低,鲥鱼的最后岁月也不至于来得如此猝不及防。“尽己所能保护长江生态、拯救长江鱼类,繁育长江三鲜,誓不让它们灭绝。”郑金良暗下决心。

  痴心追鱼,用心养鱼

  郑金良面对的第一个难关就是追鱼。以刀鱼为例,从2004年起,每年春夏之交,他就会溯江而上,从长江口追踪到安庆一带。追鱼时风吹日晒、忍饥挨饿是常事。最终,4年才采捕到符合繁殖条件的雌性刀鱼和雄性刀鱼。

  郑金良采用惯常的人工授精法进行繁育,成活率仅10%。他又创造性地发明了“灌江纳苗养殖法”,投入百万元修渠建池,把长江水直接引入养殖池,将鱼卵和鱼苗“骗”进池里。2007年5月,郑金良成功养殖出两万多尾刀鱼苗。在水产界引起轰动,郑金良被称为拯救“长江三鲜”第一人,长江刀鱼不能人工养殖的神话也被打破。

  河豚苗在养殖过程中遭遇“鱼瘟”死去;从美国花大价钱带回鲥鱼受精卵,但因为没有经验鱼苗成活率极低。这样的困境被他一一攻克。

  “以渔养鱼”,18年投放1.6亿尾鱼苗

  “以渔养鱼”是郑金良养鱼之路的初衷。2002年6月的一天,他带着自主繁育的40万尾长江河豚苗及300尾半斤重的河豚成鱼放流。

  从2002年到2019年,郑金良连续18次向长江放流河豚等珍稀鱼类,数量累计超过1.6亿尾,其中他自费无偿向长江放流河豚苗843.96万尾,价值近千万元。

  每一年放流仪式上,郑金良都要向社会发出倡议。2007年,江阴市将每年的6月12日定为“长江放流日”,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加入到长江放流的行动。今年6月5日,相关科研机构在长江海门段开展资源检测时,发现河豚幼鱼5~6尾。这是多年来首次检测到野生河豚苗,郑金良年复一年的放流终于有了回报。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周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