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10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93岁灰娃:
她的生命是奇迹,她的诗也是奇迹

  这个秋天是属于女诗人的。先是美国女诗人、77 岁的露易丝·格丽克以“无可辩驳的诗意的声音”获得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讲述96岁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传奇人生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即将放映。10月13日,南京先锋书店迎来了最年长的女诗人—— 93 岁的灰娃。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陈曦

  “中国居然有这么一个诗人,她几乎没有受到潮流的影响,没有受到时尚的影响,也可以说她没有‘师承’。在中国诗歌界,灰娃是一个奇迹,她的生命是奇迹,她的诗也是奇迹。”这是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谢冕的评价。

  灰娃,原名理召,生于1927 年,祖籍陕西临潼。四岁时随父母定居西安,并在西安读完六年小学。抗战爆发后,为躲避敌机轰炸,随母亲暂居乡间。十二岁时由姐姐、表姐送往延安,在“延安儿童艺术学园”学习。

  长于革命队伍,周围不乏艾青、丁玲、萧军、张仃、郑景康、李又然等艺术家,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当时还都很年轻,更本色、更热情、更有艺术感染力,对少女灰娃的影响深入骨髓。“到了延安,那里全是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在那个环境里,千百的爱都集于我一身了。”

  1946年,灰娃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辗转晋冀鲁豫等地。1948年因病往南京住院医疗,1951年转至北京西山疗养院。1955年入北京大学俄文系求学,毕业后分配至北京编译社工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于精神病痛中非自觉开始写诗至今。

  灰娃一生经历了三次婚姻。第一任丈夫武昭峰是王近山司令(电视剧《亮剑》主角李云龙的原型)的爱将,二十三岁牺牲在朝鲜前线。第二任丈夫白天出身黄埔四期,国民党将领,倾向于共产主义,受命潜伏,后因身份暴露到延安,1957年被授予解放军少将军衔,曾任哈尔滨市副市长、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1973年病逝。晚年,灰娃和著名艺术家、自幼被她视为导师的张仃走到了一起。从1985年起,她和张仃共同生活的二十五年,可以说是对她此前付出痛苦的补偿,让她得到一生中最珍视的安全感。2009年9月张仃突发脑梗,五个月后去世。她深受打击,抑郁症复发,时时想着自己已离世远去:“最是愿望不过/人世忘了我。”

  “月桂树橄榄树菩提树被砍之前/我们满心一弯新月伴着/一天大星星纵横穿梭回环旋转/神赋予你这秘事天意/今夕又容身何处?/ 这黯夜到哪里去栖息?……”这首《童话大鸟窝》是张仃逝世五周年灰娃写的一首挽诗。诗是抑郁的一部分,只是,写出的很少很少,而抑郁很深很深。

  南京大学教授傅元峰曾在 2016年第24届柔刚诗歌奖为灰娃颁发荣誉奖,这次活动再见到灰娃,傅元峰感叹于她依然在坚持创作:“2016年,我和黄梵等同仁提议把柔刚诗歌荣誉奖颁给她。当时作为授奖方,面对灰娃的诗歌存在,略有愧疚之心。从那以后,我们成为好朋友。”

  “十年前,我曾接受了高教社的中国新文学史的撰写任务,在写 1980年代以后的诗歌时,想要确定一位新时代的开篇诗人,我想到了灰娃。当然,最初想到的是‘今天派’,是北岛。但是我想到,还有一个人比‘今天派’诗人走得更远——当时读灰娃的诗,觉得她是 1976后的文学自我救赎的开篇诗人。”傅元峰说。

  自选集《不要玫瑰》收录诗人灰娃自1972年始迄今,48年写作生涯的自选诗歌65首,辅以作者回想幼年本真田园生活的散文选篇,全面展现诗人创作的成长背景、灵感历程和各个阶段的精神风貌。

  在来南京之前,灰娃先是由北京抵达上海。在上海举办的灰娃自选集《不要玫瑰》出版研讨会上,十多位评论家、作家、诗人向她奉上诚挚赞美。作家金宇澄说:“一般年纪大的作者,以及从年轻到年老的作者,会老化,会有一种样式,但是灰娃不同于常人,她听从一种召唤。”诗人陈东东说:“很多批评家在评论诗人的时候,说这个诗人是中国的阿赫玛托娃,其实那个诗人是中国的茨维塔耶娃,而灰娃就不需要,她就是中国的灰娃。”

  灰娃称自己是 “一个悄悄活着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并不知道灰娃,或者最多知道她是艺术家张仃先生的妻子。不论是读灰娃的诗歌还是听灰娃聊天,都能感受到她异于常人的童真,仿佛九十岁的躯体里,住着一个天真的孩子。这让人好奇,一个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纷飞炮火和时代变革中成长起来的人,怎么会有如此天真的视角?

  灰娃记忆力惊人。在先锋书店的诗歌分享会上,说起自己病中开始写诗的经历,多年前的生活场景和细节,她都记得清楚。谈到自己是怎么开始写诗的,93岁的灰娃认为她的诗“只是生活的描摹”。

  “难得的日子,仿佛一只相思鸟儿/躲进荼蘼花丛幽寂阴影/与自己聊天、忆往,夜夜走入无从察觉/销蚀关于人、关于灵魂记忆的噩梦 ……”翻开诗集,最后的这首《带着创伤心灵的芬芳》写于2020年的“落花时节”。灰娃还在写诗,出版了诗集,还能完成南巡的壮举,真是诗歌最美好的收获。

  灰娃自述:

  我是怎么写诗的

  这位姑娘问我,你是怎么写诗的,我就照我的事实说一遍吧。1966年秋季我患了精神分裂症,在那以前,我已经有轻度的病状了,但是很轻很轻的,症状就是很害怕,看见什么都恐怖。后来1966年夏秋之际,病情大爆发。家里人就带我到协和医院去,精神科主任就问我,你家住在哪啊?非常和气。我哇地一声哭了,怎么这么温暖啊!好不容易有这么温暖的一句话,很平常地问我住在哪,太亲切了,所以就感动得大哭。后来大夫就说,这个患者给她安排到安定医院住院去吧。可是我知道,安定医院是精神病院,我坚决不去,我并不认为自己疯了。后来,主任就告诉他的助手,既然患者不想去,就不要让她去了,你们给她安排一个家庭病床,就是不离开自己家。过了十来天,两个大夫带着药去家里看我,跟我谈话聊天。慢慢地在家里一个人,就不只是想害怕的事了,就胡思乱想,桌子上有什么纸,有什么盒子,都拿过来,由着自己胡想,然后拿笔写上,写了很多的纸,一看吓坏我了,这些字多可怕啊!我都把它悄悄地撕碎装在口袋里,到洗手间去把门一拴,用马桶把碎纸都冲走。

  后来外面就安静了,我就又去那些年长的延安老同志家里去,在延安他们是看着我长大的,我没有发病以前,经常星期天就要去看他们,其中一个就是张仃先生,张仃先生在延安是我们儿童艺术学园聘请的艺术导师,他教我们。他家离我们家很近,我写的东西,偷偷地装在口袋里,也没撕,都是小纸,我就把那个纸从口袋里掏出来。张先生拿过来看,他说就这些?我说都叫马桶的水冲走了。他就说,以后再有了别冲走了,他说你这是诗,你心里有好多的美,你都不知道,你能不能回去想办法把这些字都收集起来、存起来呢?我一想导师说的,应该就没错吧。那个时候都不允许养花了,所以每个花盆都干了,花盆都不敢在家里放,这么大的花盆,摞在阳台脏兮兮的没人管,半夜里我起来看大家都睡了,我就把那些花盆里最大的那个,把土挖开,我把一个装着纸片的旧铁盒子,放在里面埋起来,要是哪一天写了,就把它挖出来,再放在里面。等到1976年,比较正常了,我就把它拿出来了,到我那儿去玩的小孩儿很多,孩子们来了就拿出来读,他们很高兴,他们说这个很好。

  我就只写这种诗,我小时候经历的西部的农村生活,只是生活的描摹。当时说要 “除四旧 ”,我就哭了,我自己一个人在家哭了,我心想,那么好的东西我印象那么深,为什么要除呢?我就一边写一边哭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从小就喜欢,从城市到农村去太新奇了,农村人苦得没法说。成年后参观博物馆,看到古代春秋时候的场景,人们的生活、那些农具、生活用具,完全是我三十年代待在中国西部农村所见的农民的生活,我太震惊了,特别同情,农民的苦我自己受不了,就好像对不起农民似的,我就把我小时候见到的中国西部的农村都写下来了,因为也不知道怎么写,就把我的印象都罗列下来,没有什么更好的诗的技巧,没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