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新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9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兰州牛肉面

  □广东深圳 霍无非

  在开往兰州的列车上,我和邻铺的一位兰州旅客聊起了兰州拉面。他说,兰州人可不这样叫,而叫兰州牛肉面,这是西北不同地区的两种出品。我问,兰州哪一家牛肉面好吃呢?他卖个“关子”:除了火车站附近的火候欠些,别的都好吃。这话激发了我的好奇心。

  到了兰州,正值晚餐时分,大街小巷的牛肉面馆人头攒动,家家食客盈门。形成明显对比的是,原本就不多的菜馆冷清人稀。由此看来,兰州人与牛肉面的关系,如同北京人之于炸酱面,上海人之于葱油面,武汉人之于热干面,广州人之于云吞面那样密不可分、爱不离口,使得我这个近豚鱼,远牛羊饮食习惯的外地人也入乡随俗,忍不住要尝一下闻名遐迩的兰州牛肉面。

  认识兰州的牛肉面,先从碗开始。我在百年老桥中山桥附近的一家牛肉面馆坐下,那里一只只瓷白光洁、饰纹精妙的青花大瓷碗,小盆一般盛着辣油、蒜苗等佐料,奶锅大的用来盛面,筷碰碗帮,叮叮清脆,与好鞍配好马一个道理,吃面的碗具是决不含糊的。透过敞开的厨间窗台,内里的操作一览无余,师傅们大多很年轻,手法却很老道,面经过和、醒、溜、拉等制作工序,变得油亮润柔,几下就抻拉成均匀细长的丝条,下到热腾沸滚的大锅,片刻捞起入碗,撒一把细碎的蒜苗,浇一勺牛肉丁白萝卜大料熬成的老汤,再淋上通红的辣油,口重者还可自添酱油醋,一碗香喷喷热乎乎满口鲜的牛肉面就大功告成了。这才是兰州人所言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黄(面淡黄)四绿(蒜花)五红(辣油)的牛肉面呐,十足的“汤镜者清,肉烂者香,面细者精”,品相好滋味佳。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讲门道,牛肉面里有许多细分,按照面条的宽细和形状,分“毛细”“三细”“二细”“韭叶子”“宽”“大宽”等种类,圆扁均有,老人爱绵软的“毛细”,后生喜筋道的“三细”,下面前告知要哪一种就行,如不吱声,下的是适中的“三细”。头回我不懂,没吭气,面煮好才晓得这有讲究,宽细倒无所谓,但我忌辣,碗中见不得红。一碗带汤牛肉面基本管饱,大胃者如嫌不够,下面前也说一声,面馆是加量不加价的,到哪儿都是七元一碗,兰州的“面风”就这般实在。面馆没有小炒,一碗面主副食都含了,那一餐我另花八元加了一两五香卤牛肉,花两元加一小碟凉拌豇豆,十多元钱,吃个爽快。

  南方有的城市把早餐叫“早茶”,叫“过早”,兰州的早餐究竟怎样?次日晨我到另一家餐馆用早餐,发现卖得最火的仍是牛肉面。上班族赶时间,闷头快吃,也不言语,满堂是稀溜稀溜的吃面声,兰州人真是牛肉面的铁杆拥趸,一日三餐吃不厌,有这一口足矣!据说有的“面油子”总是赶早不赶晚,早来是味道浓厚的牛肉牛骨汤,晚来汤少了,或许要添水补汤呢。这家餐馆的牛肉不放汤里熬,卤好后切碎,面煮好时抓几块入碗,除了放蒜花,再加点芫荽提鲜,浇汤即成,没有两家馆子的牛肉面是完全相同的。眼瞅旁边食客的碗中漂一层红辣油,不由心动,试着也放半羹勺辣,这碗牛肉面的色彩就全了。秋冬寒峭,连面带汤下肚,额头沁汗,寒意消遁。

  人有性格,面亦如此,兰州人刻画了牛肉面的多重性格,无不带有褒赞的感情。譬如说“毛细”是为温柔,“细”是为随和,“三细”是为热情,“二细”是为阳刚,“二柱子”是为开朗,“韭叶子”是为平静,“薄宽”是为稳重,“宽”是为豪放,“大宽”是为威猛。由物及人,牛肉面的品性,一如西北汉子般厚道实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