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南京人爱吃鸭子,能在南京好好享受生活的鸭子,那一定是“凤毛麟角”。南京总统府最近来了4只凤头鸭:洁白的羽毛、乌黑的喙、黄色的鸭掌,最抢眼的正是头顶竖起的洁白“凤冠”。这些小家伙来头可不小,它们的祖先是康熙皇帝喜爱到舍不得吃的“宫廷鸭”,一度消失了300年。目前,除了南京总统府,上海豫园、苏州虎丘山风景名胜区也有“凤头鸭”兄弟姐妹们的身影。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刘静妍/文 刘畅/摄
顶着“凤冠”散步,吸引游客围观
“快看!那边有鸭子!”“这是鸭子?”9月17日中午,总统府内太平湖边,不少游客被4只洁白的鸭子吸引了。尽管被围观,4只小可爱却不回避,而是悠闲地在岸边草丛里踱步。
现代快报记者走近看,它们和一般鸭子长得不大一样。黑色的喙,黄色的脚掌,全身上下洁白无瑕。最特别的是,头顶有一撮洁白的毛,像是找Tony老师做的潮流“发型”,又像是戴了一顶“凤冠”。4只小可爱一会儿昂着头,抖一抖头顶的“凤冠”,一会儿又把头埋进草丛,寻寻觅觅,似乎是在找吃的。
南京总统府的工作人员说,这4只雌鸭是8月下旬来的,工作人员会观察它们的日常起居,其间注意到一些小八卦:有一只似乎“不大合群”,经常呆愣在一边,看着另外3只玩耍。
观赏食用皆宜,但康熙舍不得吃
“我国在明代就选育出乌嘴白羽的白凤头鸭。”据镇江生态农业研究所所长、镇江天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沈晓昆介绍,凤头鸭古已有之,可用于观赏,也可药用、食疗等。明清时代,就有在私家园林、皇家园林畜养凤头鸭的记载。
据明代黄一正著《事物绀珠》中记载:“凤头鸭,顶有高毛,白毛、乌骨。”
据清代高士奇《蓬山密记》中记载,清代康熙年间,畅春园内“凤头白鸭,游戏成群”。但皇帝“爱其洁白”,舍不得吃。康熙皇帝曾说:“人传此种味美,食之有益,然朕爱其洁白,从未烹食。”沈晓昆说,此后大约300年间,再未见到关于这种鸭子的文字记载。
“凤头”是怎么长出来的?
“2005年,我们在当地鸭群中发现十几只凤头鸭的变异个体,由此开展凤头鸭的抢救、保护、利用工作。”据沈晓昆介绍,发现时的凤头鸭,凤头大小、羽色都不一样,有白羽也有红羽;嘴色也不一样,有乌嘴也有黄嘴。于是,他们对符合古代文献记载的黑嘴白羽白凤头鸭进行性状定向选择与加代繁殖。
2013年,凤头鸭性状趋于一致、数量增加,凤头鸭的保护工作初步完成。近年来,又进行提纯、扩繁工作,凤头鸭的群体已达数千只。2019年4月,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鉴定,定名为“润州凤头白鸭”。“重现的凤头鸭与古代文献描述的性状一致,但不能完全确定是同一品种。通常白鸭的嘴与脚是黄的,不是黑色灰色的。”沈晓昆说,在现有各种羽色的凤头鸭中,乌嘴白羽白凤头鸭可以说是凤头鸭中的极品。
凤头鸭的“凤冠”是怎么长出来的?“据我观察,凤头鸭的凤头是羽毛中的绒毛着生在皮瘤上而形成的。”沈晓昆表示,在抢救保护过程中,已逐步淘汰没有皮瘤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