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秦淮,不止有桨声灯影,还有临河而立的河房。“闭关”多年的钓鱼台河房,目前已修缮完毕。未来,可以走进这处临水而立的房屋,赏十里秦淮美景。
历史上,秦淮河边一度是南京最受青睐的购房置业地段,河房星罗棋布,但如今保留下来的却不多。由钓鱼台河房、糖坊廊河房、钞库街河房、棋峰试馆组成的“秦淮民居群”,共同被列为江苏省级文保单位。这些河房的保护和利用现状如何?现代快报记者一一探访。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胡玉梅 刘静妍
见习记者 李艺蘅/文 记者 刘畅/摄
现
场
钓鱼台河房颜值高
曾国藩在这儿住过
南京老城南的钓鱼台,是一条有故事的小巷,蜿蜒数百米,走势紧贴秦淮河。它被中山南路一分为二,两头则分别连接着集庆路和中华路。靠近中华路的一侧,沿河的仿古建筑被打造成酒店。靠近集庆路的一侧,沿河处就是钓鱼台192号、196号河房所在。
站在集庆路的新桥上,可以看到草木掩映中的这处房屋。临河而建,青砖黛瓦,地基高高挑起。走进巷子,河房被黛瓦粉墙围起,墙上可以看到嵌入的文保标识牌。
最近,附近居民注意到,这处文保古建筑经过修缮已初见格局,经常有施工人员进进出出。
9月15日,现代快报记者穿过车水马龙的巷子,走进小院,看到屏风之后“别有洞天”。院落沿河铺展开来,临河的墙面由青砖垒砌,院子里粉墙和红色廊柱相映衬,天井格外轩敞明亮。回廊挂落之间,还能看到精美的木雕。推开窗,氤氲的水汽扑面而来。尤其是一个临水平台,有台阶可以直通到河里。
河房门口有两块不可移动文物说明牌,其中一块介绍:钓鱼台河房,为孔贞运旧居。当地人称为“天官宅”。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为英王陈玉成府邸。太平军失败后,为曾国藩、曾国荃临时住所,后遂成湖南会馆。具有秦淮河房的典型特征。另一块“钓鱼台河厅河房”说明牌上写着:清代建筑。原房主名余吉泰,经营丝织业。原有四进,现存两进十四间。系具有秦淮河房典型特征的建筑之一。
修
缮
修旧如旧
老构建尽量复原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钓鱼台192号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钓鱼台196号是秦淮区文物保护单位。几年前,这两处河房一度荒芜破败。
南京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河房患了严重的“病”,房屋出现“骨质疏松”,屋面漏水,住户人口密集居住环境不好。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政府将房屋征收,然后开展维修。“首先解决了结构安全和屋面漏雨等问题,建筑就稳定了。这次,不光是简单的维修,还对木雕、木刻等做了复原。河房临水的一边,还能看到船只曾经停靠的地方。”
钓鱼台河房的修缮,历时三年完成。“因为房屋年代久远,损毁得非常严重。”钓鱼台河房修缮相关负责人介绍,木结构被虫蛀,墙体倒塌,院子里长满了杂草杂树,房屋漏雨……为了修旧如旧,工作人员查阅了大量资料,对于原有的基础、材料、雕花,基本按照原样进行修复,能保留的尽量保留。很多老的构件,凡是能利用的,全部用到了原位上。
砖瓦缺失了,怎么办?“为了照原样修复原来的墙体,我们采购了年代、制式相近的老材料。砖、瓦、青石板,都是从苏州等地的拆迁工地找回,然后进行比对,按照原样修复。”
很长一段时间,从这里路过,只能看到重重围挡。“这是为了保护,如果不围挡起来,砖雕、木雕等珍贵构件很有可能丢失。这么多年,一直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看护。”南京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修缮完成之后,下一步会对社会公众开放。
延
伸
秦淮民居群“组合出道”,省级文保有4处
“南京河房,夹秦淮河而居。绿窗朱户,两岸交辉,而倚槛窥帘者,亦自相辉映。夏月淮水盈漫,画船箫鼓之游,至於达夜,实天下之丽观也……”明末文人吴应箕在《留都见闻录·河房序》中写道。
秦淮人家,枕河而居。现存的秦淮河房,作为“秦淮民居群”被列入江苏省文保单位的,除了钓鱼台河房(钓鱼台192号),还有糖坊廊河房(糖坊廊61号)、钞库街河房(钞库街38号)、棋峰试馆(钞库街52号)。现代快报记者一一实地探访,发现有的河房仍有住户,有的被修缮后用作酒店、历史陈列馆等。
傍晚,熙熙攘攘的钞库街上,棋峰试馆和钞库街河房还是颇为引人注目的。
棋峰试馆是一处两院多进式院落,木地板和楼梯踩上去咯吱作响。小小的天井,被四周的两层小楼紧紧拥抱。北面最后一进,是临河而立的河厅,扶着红色木围栏,可以俯瞰秦淮河,河水从脚下淌过,流经不远处的来燕桥。这里现在是一家酒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7年修缮后开门营业,一共7间房,推开房间的后窗,秦淮河景尽收眼底。
棋峰试馆,又名“朱棋峰宅”,由清代安徽泾县黄田村人朱棋峰筹资兴建,主要提供给朱氏子弟来南京参加江南乡试时居住,也作同乡经商的会所。
据媒体报道,棋峰试馆在几年前曾作为一家饭店,原来的建筑外观发生较大改变,临街一面墙被拆,天井被封顶。体现建筑艺术价值的东西两院格局、三进正房的设计、精致的木雕回廊,都曾遭到破坏。
距离棋峰试馆不远处,钞库街河房坐落在来燕桥边。站在桥上,就能远远望见“媚香楼”牌匾,红底金字。相比“钞库街河房”,这里更为大家熟知的名字,是“李香君故居陈列馆”。门口检票处,怀抱琵琶的李香君蜡像端坐在珠帘后。这里原为清末袁道台宅邸,1986年被辟为李香君故居陈列馆。前门临街,后窗面水,正厅对河开大窗,可以赏秦淮风光。
从钞库街走出,穿过几条街巷,记者才找到糖坊廊61号。它位于小巷中一个不起眼的位置。支着雨伞的二楼窗沿,长满青苔和花草的大门口,脱了漆的大门……和另外几个“兄弟”相比,这里门口街巷狭窄,可以驻足拍照的空间非常小。敲敲门,里面一位大妈回应“这里是私宅”,回拒了记者采访。沿着房屋两侧的青石台阶,可以走到河水边,看到房屋临水的一面。2015年时,由于老化破损严重,还面临地基下沉,房屋出现裂痕等问题,河房的外部结构和内里雕饰都进行了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