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青石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9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重逢

  □南京 孙忠南

  大约上世纪70年代,我还很小的时候,总爱跟着父母去七家湾。因为我父亲的姑妈居住在七家湾的小河边。那时,“跟路”是我的一个小毛病。我们姐弟四人,算我跟路最多。也许,我是男娃老大,父母总是有点“偏心”,有意无意间,对我宠爱有加。喜欢跟路到七家湾,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可以到安乐园小搓一顿。嘴馋的我,哪能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那时,安乐园菜馆坐落在莫愁路的路东边。在我的记忆中,安乐园是周边最好的馆子,和其他店铺比起来,不仅显得宽大敞亮,而且食客络绎不绝。我们去安乐园那么多次,一般不敢点“菜”,只是吃他家的牛肉锅贴,或者牛肉面、牛肉馄饨;偶尔也会点一两笼牛肉汤包。为了不“欺负”在家的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父母吃完了会买点干切牛肉带回家,让他们解解馋,这也是很难得的“开荤”了。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月,到安乐园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去的。记忆中,父母带我去的时间,一般都是在父亲单位每月5号“关饷”以后的某一天。于是,每月5号,成了我儿时最期待的日子。安乐园牛羊肉的香气,总是纠缠着我的嗅觉细胞,又萦绕在我的味蕾之上。这种舌尖上的记忆,犹如一口深不见底的老井,虽然时隔多年不再饮用,但井水的甘美滋味,依然不曾遗忘。

  我最喜欢的是他家的牛肉面,特别能让我的肠胃得到“安抚”。也难怪,在那个“一碗面条一毛三,先吃面条后喝汤”的年代,上馆子吃碗“单面”也是一种奢侈。什么叫“清汤寡面”也怡人,只有我们这些“吃过苦”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个中欣喜。那一大蓝边碗的牛肉面,空气中飘散的浓浓膻味儿,和着各种佐料的香气,悄然溜进鼻孔,钻进大脑皮层;晶亮的“红汤”,围绕着小岛一样“盘踞”在碗中的面条,煞是好看。这碗“饕餮大餐”,总是令我垂涎欲滴。师傅往碗里舀汤时,我总希望他能多加一点,晃悠悠潽出来才好,我能多喝上一口。

  岁月流变,后来,七家湾片区被拆迁了;姑奶一家也被安置到城外一个居民小区。去安乐园的“机会”陡然少了许多。可是,对安乐园的依恋之情,却在心田里悄然生长。一天晚上,突然想起那些“美味岁月”,便和妻子说:“明天我们带女儿到安乐园吃早茶,好不好?”她欣然同意。次日,我们仨,起了个大早,屁颠屁颠地赶到安乐园;不曾想,眼前哪有安乐园的影踪?我怀疑是自己记忆出了问题。但我少年时,不知走过多少次的莫愁路,不知路过多少回的这条河岸,以及河上的这座桥,还有近在咫尺的朝天宫,依然举目可见——难不成它们都是海市蜃楼,我的幻觉?回家打问年迈的老父亲,他也不置可否地说,安乐园应该就是你们今天去的那个地方!安乐园是不是搬家了?又或者是“改制”换了名称?这些疑问,时不时地从我的脑海里跳出来。

  知晓安乐园搬到王府大街,冶山脚下,已经到了本世纪初。那是刚参加完一项工程,收到一封答谢邀请函,打开请柬的一瞬间,首先跳入眼帘的是“安乐园”三个字。至此,我方才“找到”她的下落,而后相伴至今。

  ■点评:文字优美,记忆深情,困难年代里菜馆的记忆不但搅动人的肠胃,更搅动全家人的心灵。“每月5号,成了我儿时最期待的日子;这种舌尖上的记忆,犹如一口深不见底的老井……”这段文字,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写不出来。全文语言流畅,细节感人, 而每次下面条,希望师傅多舀一勺面汤的细节,读了令人落泪!

  ——资深媒体人 吴晓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